吳冠中白色的苦瓜

人間有情:吳冠中白色的苦瓜

畫家吳冠中2010年6月25日走了,享年九十一。大師級的畫家又少了一員,非常可惜!

吳冠中的畫風融匯中西,獨樹一幟。大師擅長透過色點、線條、斑塊的抽象、半抽象或寫實筆法,時而大膽概括,時而細緻摹描,都充份呈現他的藝術理念和激情。筆下的江南水鄉、初春新綠、薄薄霧靄、黑瓦白牆……往往有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我不單鍾愛他的畫作,也愛讀他真摯的文字,更敬佩大師的人格 -- 率真敢言,風骨錚錚;簡樸知足,熱愛國家,同情人民。

吳冠中一生受過很多苦。出身貧苦:1919年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父親是個邊教書邊務農的窮教員。子女眾多,捉襟見肘。

作畫之苦:他浪跡江湖,扛著畫具踏遍祖國的山川鄉鎮、叢林雪峰,冒著嚴寒烈暑到處寫生,住工棚,睡破廟,啃饅頭,喝河水,穿破衣,被路人誤以為是修雨傘的,要飯的,收購雞蛋的。吳冠中常說:「藝術創作要經歷痛苦,沒有痛苦出不了好作品。痛苦是藝術家的主要感情。藝術家把美送給大眾,把痛苦留給自己。」

被批鬥之苦:文革時被斥為「資產階級形式主義的堡壘」。一家五口分離在五個地方,夫妻倆也不在同一個農場,不易見面。又得了嚴重的肝炎,同時痔瘡又惡化,常常通宵失眠。但更痛苦的是,為逃避查抄,要親手銷毀自己的作品,猶如親手扼死自己的兒女!

對祖國眷戀之苦:1946年吳冠中以全國繪畫專業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赴法國公費留學,期間正值中國內戰,他瀝血的心靈曾經如斯訴說:「祖國的苦難憔悴的人面都伸到我的桌前!」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感悟到:「藝術的學習不在歐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師們的畫室。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的心底……」三年在巴黎公費讀完的時候,法國教授對他說:「你是我班上最好的學生」,想為他延長公費,也可留下來發展,吳冠中婉拒了,決定回國。此刻他清楚認定創作不能與自己的生活土壤脱節。他立志「以自己的生命鑄造神聖的祖國靈魂的形象」,這形象「應該能夠真真切切,一針一滴血,一鞭一道痕地深印在當時當地人們的心底,令本來想掉眼淚而掉不下的人們,掉下了眼淚。」

2010年4月在香港藝術館參觀「獨立風骨--吳冠中捐贈展」中,我對吳氏晚年(1998) 的一幅《苦瓜家園》印象尤深。他為這畫如此題點:「苦瓜藤上結苦瓜,血統也,命也。多少事,光環與花圈,都靠苦瓜成正果。苦瓜不苦,我曾題四字:嚼透黃蓮。」吳冠中給自己起了筆名「荼」,不單止代表他「如火如荼」的創作激情,也表達了他如苦菜般的人生。

《苦瓜家園》畫中藤蔓繚繞,十多條垂掛的白色苦瓜反托在黑森森的背景中,份外觸目,有說不出的苦澀味道。因為是白色的苦瓜,我格外細看。啊,我看出底蘊了--垂掛的是吳冠中的淚,是大師為苦難的家園、苦難的民族所淌下的淚。剎那間,我捲進大師恢宏的氣度,見到了自己的狹隘和渺小!

《苦瓜家園》(吳冠中)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