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政府與市民之間的互信

喉舌: 為民意鬆綁 重建政府與市民之間的互信

差不多六、七月份的每個週末,港人皆慣性地出去遊行,又或整晚坐在電視機前,為發生在示威後的警民衝突一邊擔心、一邊焦急地看著…… 有誰能預料,反對引渡《逃犯條例》為香港帶來一百萬、二百萬人遊行,縱然官方已不停解釋修訂好的條例,僅是應用於少數(根據香港法律,定罪後可判監七年或以上)的犯人;而在引渡過程中,由法官負責決定是否有足夠的表面證據支持檢控,特首只是負責啟動有關的程序,因此覺得該修訂合情合理,於是便悉力以赴盡快三讀通過,以避免各方爭吵不休,殊不知竟軒然大波。 嚴重的政治錯誤 另一邊廂,港人擔心條例一旦通過,中國政府可用此對付異見者,將他們送往內地,因而失去一往以來的人身安全及自由;與此同時,在《逃犯條例》的事情上,已反映出市民對港府與中央的不信任,民怨到達了臨界點,足見政府很明顯犯下嚴重的政治錯誤。儘管法例本身是不是惡法與否,不過如果社會普遍認為是惡法,就不應強行急推,免得製造不必要的怨氣。 民怨沸騰 在今年的七月一日,當和平示威結束後,有青年人擊破立法會的玻璃外牆,接著更破壞會議廳內多個設施,幸好那天警方當機立斷,撤出立法會,沒有釀成流血事件;就上述事件,警方卻堅持要追究到底,但民間則多數希望政府網開一面。雖然特首事後一再道歉,與表示虛心地聽取民意等,始終仍未能釋除市民的怒氣及疑慮,甚至有幾位青年人以死抗議。 除此之外,有市民為了凝聚抗爭的地區力量,便透過網絡將遊行推到本港各個區域,惟每次從和平集會到接近尾聲時,通常有一班激進份子,於示威後拒絕散去,並與警方對峙,有時會帶來阻塞道路,最終雙方發生衝突,彼此皆有損傷。比如7月14日在沙田新城市廣場內,很多讀者已於電視或網路上,看見他們互相追逐的驚心動魄場面。直至本文擱筆之時,民怨還未平息,警民衝突亦會隨時再次爆發,實在讓所有香港人都深感不安。 討論兩極化 對於民眾關注時事,本來非一件壞事;可惜坊間的討論往往是兩極化,有些人不惜以煽情手法及粗言穢語,在社交媒體上表達和洩憤,更有部分人刻意發放一些誤導性的影片,把責任完全推予另一方。一時之間,辦公室、家庭、朋友聚會或教會群體為此爭執不斷,甚至弄到關係割裂。事件發展至今,已經不單是《逃犯條例》的爭議,也是政府的管治哲學、自由與法治、本土身分及中港融合等意識形態之爭。 學者Douglas McGregor指出兩種的管理概念:其一(theory X)的前設為人類屬於懶惰、得過且過,所以需要上級嚴厲的管轄,施以適當的懲罰作警戒;其二(theory Y)是人們會自動自覺,且大多熱愛工作,充滿創意,管理者僅多作鼓勵、為他鬆綁,一定能推動他大有作為。若將此道理應用到官方的管治:當有大批市民上街,入夜後依然不散去,甚至佔領馬路,這些人多是暴徒,要出動防暴警察盡快擊破;抑或示威者大多數尚有理性與良心,警方要是有耐性地跟他們對話,最後都會願意以和平方法散去。 從六月十二日的衝突到今天,似乎政府及警方設定遊行人士為前者,皆因他們經常過了預定時間和地點,故此要出動防暴警察作戒備,結果那裡有防暴警察,就會釀成警民衝突,若情形剛好相反,人們則平安散去。可見前線的警員變成磨心,一方面上司施壓要趕散人群,不論自願與否,亦可能要使用暴力,傷害到身邊的無辜者;但假若不幸落區,他們又有機會成為民眾洩憤的對象。這種以暴易暴的循環,對誰都沒有好處。 認同設獨立調查委員會 若然官員真的要聽取民意,便應該假設人民是理智及善意,為和平表達民意的行動鬆綁。此外,我們認同必須有獨立的調查委員會,以探討警方處理大型群體運動的手法。因現行的監警會只是負責處理投訴,或許對調查個別警員是否出現濫權還有效,不過大律師公會指出,監警會卻無法律權力去傳召證人,對警方的全盤策略也無權過問,單是針對個別警員的行為,確實無補於事,亦無法重新建立市民對警隊的信心。 重建政府與市民間的信任 另一方面,假如特首真是想為民意鬆綁,就應突破她過去在安全的閉門會議,或單向的記者會中,才發表言論的態度。究竟她有沒有勇氣走上街頭,跟示威的群眾對話?倘若怕情況太混亂,或許可嘗試在《城市論壇》裡,同市民公開對話,甚至如果她能更進一步放低身段走入民間,表示對百姓的信任,就算政策不能大改,亦可以稍為紓解眾人的怨氣。作為香港最高的領袖,最重要的使命並非提高行政效率,乃是建立政府與市民之間的信賴。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本是脆弱,主耶穌曾提醒我們不要信賴眾多的人,由於人的動機複雜難明,即使是最善良的人也不難產生惡念,「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聖經•羅馬書》七章18節下)祂曾斬釘截鐵地否定「以暴易暴」的處事手法,因暴力會摧毀人們間的信任及耐性。然而保羅提醒我們凡事不要發怨言、起爭論,說話要有智慧,以鹽調和;特別在今天嚴重撕裂的社會踐行絕非易事,可是我們要明白,撒但擅長製造分裂、說謊、蒙蔽各人。 最後,無論我們屬藍營或黃營,一律要認真防範驕傲、自以為義。至於為人父母者,需注意自己偶爾會心急地把個人的想法,硬銷給下一代,這樣只落得弄巧反拙,引發孩子的反感,加上青年人未必認同長輩,令他們更容易全身投入社會運動,以致變得激進。在此,我們欣賞絕大部分的年輕人,烙守和理優之態去表達訴求外,亦深切為激進者及香港的未來禱告。願主的智慧及力量,在目前艱難的時刻,每天與我們同行!

◇雷競業、梁林天慧

(號角月報2019年8月)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