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一詞中國固有

中華文化與基督福音:上帝一詞中國固有

「上帝」本為中國上古時代對宇宙萬物創建,並定規運行的至高神的尊稱。現今可考的具體事例,當以三千七百年前的商湯在書經上明確記載的湯誓「夏桀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以及商重臣伊尹「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最為具體。

書經中的周書召誥記載,「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惟王受命,無疆惟休」。詩經更記「上帝臨汝,無二爾心」,經多年文化進展,殷商時代的「上帝」一詞至周代由「皇天上帝」或「昊天上帝」簡化稱為「天」。

近三千年來,敬畏上帝與敬畏上天形成同義詞,四書中的中庸上記載孔子言「郊社之禮以事上帝也」,孔子自言「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又說「吾誰欺,欺天乎」,更說「知我者天乎」。孔子一貫強調人應「知天命」,後來的孟子更強調人應知「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嗇」以及「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皆證「上帝」與「天」為同義詞,而歷朝皇帝皆自命「奉天承運」,皆依此而來。

考據西漢劉向在說苑中云:「天子祀上帝,公侯祀百神,自卿以下,不過其族」,「自此祭祀上帝,敬拜上天,為皇帝所壟斷,百姓只能敬拜替天行道的皇帝,因此民間遂淡化敬拜上天之事,而今中國人對上帝只知有老天爺或天公的薄弱印象而已了,然歷朝皇帝敬拜上天上帝的卻未曾中斷,直到滿清末年,改元共和始罷。

北京天壇仍在,可謂明證,尤其天壇中無偶像,只有一「皇天上帝」四字神牌,可見中國人自古即知上帝為超自然的神,不能以任何物質形象來代表祂。

中國自古經書史書記載上帝文字可考者極多,擇其主要者如經書的書經、詩經、禮記、左傳、管子、墨子、晏子春秋、孟子、呂氏春秋,史書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等均各有多次多有記載。

西方傳教士在中國明朝利瑪竇1582年進入中國,一心研讀中國文化,在1584年將儒家四書譯成拉丁文,回傳歐洲,足見其研讀中國古籍,尋求了解中國文化的深入,他譯中文《聖經》即用中國固有的「上帝」,以對應拉丁文的Deus,法文的Dieu,意大利文Dio,英文God,因他確認中國本士原有的「上帝」概念內涵與聖經中至高神涵意一致。

所以中國自古即信仰「上帝」至高神「上帝」一詞非舶來品,真理是普世一致的,超越世上人為的一切隔閡,也超越時空,是永恆不變的。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