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溜失

梁言善語:教牧溜失

香港教會歷史曾經歷過牧者「溜失」,當中英草簽,肯定香港於九七回歸中國、八九民運及九七回歸前人心惶惶,那時便有不少牧者離開香港往北美等地發展,這些牧者大部份是中年以上及多年前由國內移居於香港,因過去的一些不愉快經歷促使他們離開,但近幾年教會又再一次流失不少牧者,當中一因素是不少教牧已屆教會退休年齡。不少大堂會的牧者均退下來(如: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等堂主任已經退休,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蘇穎智牧師亦會在11/9退休),在銜接上能否順利交接是一學問,因早已知道甚麼時候退休,故能及早部署,扶掖接班人,給予指導外要給予更多機會事奉,藉此可測試、操練他,也可建立會友對其信心,這是有利教會及牧者。

但另一個教牧流失的原因是有不少牧者多年前已在北美等地取了戶籍後回流香港事奉,香港現況不太理想,他們便再回流北美等地,牧者大部份已是五、六十歲以上,近退休之年。另外則是一些年青的傳道人,他們的孩子較年幼,為了孩子的教育及將來,他們便向北美等教會申請牧職。因牧者移民是較容易,故香港教會面臨另一次「教牧流失潮」,這也是教會面對的另一個危機。但有危卻有機,這給年輕一代的牧者(三十五歲以上、有一定——如十年左右的事奉經驗)有機會可以「更上一層樓」成為堂會的領導者。當然能否繼續帶領教會有好的進展、甚至突破,很在乎那牧者的質素及進取心如何。別人給我們機會,我們能否把握機會也很重要。這些「新晉」仍需一些有經驗的牧者給予關顧、提醒。當然關係是雙向的,新晉有否謙卑受教的心也影響著前輩能否繼續予以支持呢!

教會並非單靠牧者帶領,信徒領袖——執事、長老等在未來的日子更需對教會的牧養方案多給予意見,反映信徒的需要、感受,多垂詢教會未來的路向、牧養模式,不是質疑或挑戰牧者,而是需要垂詢使牧者的計劃更充實。牧者也不應對信徒領袖的提詢視為「挑戰」自己,彼此有好的配搭才是教會之福。

移民他方並不是錯,昔日耶路撒冷大遭逼迫不少信徒恐懼下而四散奔逃,「從那一天開始,耶路撒冷的教會遭受到大迫害,除了使徒以外,眾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使徒行傳八章1節,神並沒有責備離開的門徒,也因他們往不同的地方,福音亦因此得以廣傳。正如當年香港的移民潮而使北美等地教會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也祝福了那些地方。「除了使徒以外」顯示使徒留守到最後,而非「走在羊的前頭」——羊未走,牧羊人先走。

縱使離開也要誠誠實實的離開,不可妄稱神的名。因過去一些離開的牧者向會友宣稱領受異象往北美開荒宣教,但卻絕少牧者有領受往較動盪的南美,甚至取得教會的資助但原來卻是移民為主,這使會友受傷害,故此希望牧者離開也要坦誠與肢體分享!

筆者認識一教會其牧者已在該教會作堂主任事奉超過廿年,但突然向教會請辭,短時間便離開,但全沒有告之會友其去向且與會友斷絕來往,及後被會友知悉整家往加拿大牧會,且早已出售在港的物業。這些行徑不單使會友感到失望,更有受傷之感,也使教會不知所措,年多兩年也沒有堂主任,影響教會的運作。故建議要離開的牧者雖不用早早大肆宣揚,但必須與教會領導核心及早分享以便作出安排。作牧者不單要向神交代,也同樣要向教會肢體交代呢!

文:梁永善作者簡介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