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買了不想用」的東西

不怕「買了不想用」的東西

小時候,媽媽在靠近上班的地方租了一個房間居住,並把我兄弟倆交給房東婆婆看管,那時我才四、五歲,哥哥較我大四歲。

記得那是典型的閩南式木建房屋,五、六間房屋連成一排,沿著大馬路興建,木材外牆髹上朱紅色油漆,門框、窗框卻以綠色襯托,很有特色。房子設計大致一樣,有兩層,樓下一進門是客廳,屋頂有個小洞,有客人來時,可在二樓打開手掌般的洞口,察看樓下的動靜,這是我幼年時最愛玩的捉迷藏熱點。客廳往內走是中廳,一般是吃飯的地方;再往前走就是廚房了,廚房通往後院,後院有一口井,幾戶人家都是靠它生活;我們對這口井的印象不好,因為那是小孩不聽話罰站的地方。

房子中廳有一道樓梯,樓梯下圍建一個小空間,裡面放個馬桶,全家的大小便都在此解決,走近難免聞到臭味。沿著樓梯走上二樓,二樓前後有兩個大房間,前房向街是房東婆婆住的,我們住在向後院的房間,大概有三百平方呎。

婆婆的房門是對著樓梯,她整天不關門,我一上樓便可以看見她的睡床——那是用兩張長板凳、中間放上一塊大木板而架起的「床」,床的四週沒有任何遮掩,床底下有婆婆的「至愛」,這東西人家稱是:「看見不想買,買了不想用,用了不知道」,猜猜是甚麼?

更奇怪的是,婆婆每天晚上都在唱「回家吧,回家吧!」,我問媽媽:「婆婆的家在哪裡?」媽媽回答說:「天家。」從那時開始,我猜想那「天家」一定是非常美好的,要不然為甚麼婆婆這般渴慕回天家呢?很奇怪,年幼的我雖然整天看見婆婆床底下的「至愛」,但卻一點也不害怕,因為我在幻想那是婆婆的「穿梭機」,有天她是要乘這架飛機回天家的。原來在閩南地區,老一輩的人家都會在生前為自己訂製好「壽板」(棺木),然後收藏在床底下,避免臨時張羅;有的還會為自己做好「壽衣」,好像預備好一套禮服去參加盛宴般的。

因著婆婆對天家的嚮往,我自小對死亡就不怎害怕。婆婆是虔誠的基督徒,早年嫁到南洋,丈夫去世後就回國居住,她並無子女,把我們當作她自己的孩子般看顧,如今回想起來,我們對她仍是感激不盡。

文:小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