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提到屬於世界的東西,包括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及今生的驕傲。
當某人失敗、失望得太多次,又或者受的打擊太重、失落的時間太長、太久,會否就此失去動力?
教關為了解牧者於服侍社區時面對的挑戰和實際需要,於2024年1月發出問卷予全港18區的伙伴教會...
保羅提出「樂意分享、誇自己的軟弱,讓主的恩典在軟弱的自己身上更顯得完全!」
Fr Hayden是一位修士,過著聖方濟各的生活並被召喚進入聖職。Fr Hayden在峰會上分享了成為基督教領袖的CPR法則...
為甚麼一位有著穩定工作及收入的工程師,會有感動走到教會成為義務同工,服侍基層家庭,接觸社區內有需要的人?
保羅提醒我們「不輕易發怒」及「生氣卻不要犯罪」是要我們記得服從基督,作新造的人。
安亞捐獻了自己的器官,挽救了8個孩子的生命。她是生命的鬥士,是上帝愛的傳遞者。
作為基督徒,一直以為「不求自己的益處」是老生常談,我們信主這麽久,當然已經做到。
凡事要「眼見為憑」,但很多東西我們根本看不見,你不能因為「看不見」就說不存在。
也許你現在正遭遇一些很大的困難,很大的打擊,但親愛的朋友,你絕對不可灰心啊!
你生活的擔子重嗎?不妨到主耶穌面前享受安息,學效耶穌的柔和謙卑﹗
在這個充斥著緊張和不滿情緒的現代社會中,每個人的內心好像都有一座小火山,隨時可能噴發出來。
今天的社會紛爭如此多,人之所以沒辦法愛人,歸根究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做不到「不求自己的益處」
神就像光,會帶給我們明亮和溫暖,讓我們在黑暗中有如找到明燈,人生有方向。
為福音全力以赴的一生是值得的,是無比榮美的!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總是以為愛與嫉妒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會為自己的嫉妒辯護。
當我們與耶穌重新建立關係,我們就能夠經歷祂所賜的出人意外的平安,內心的掙扎、焦慮也會減少。
在管理學上,我們都喜歡探究如何才能激發員工的無限潛力。如若僅僅是僱傭關係,就只會為關係添加恐懼感。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需要找到能夠使我們在各種挑戰和風暴中保持穩定的錨定點。
如果我們把人生形容為一場馬拉松比賽,哪究竟是贏在起跑線還是終點比較重要呢?
面對如何善用強項或應對弱項,聖經教導我們要謙卑並認識自己的局限。
一個木桶能夠盛載多少水,並不是由它最高的那塊木板決定的,而是由它最矮的那塊木板決定的。
「250定律」代表著一個顧客就可以影響250位潛在顧客。如果贏得一位顧客的好感,就表示贏得了250人的好感...
在職場上,每每遇到兩種人,第一類是「樂天知命」的人,而另一類則是「怨天尤人」的人,那你屬於哪一類呢?
弗里德曼在他另一著作《總體領導力》中對工作與生活融合提出了3個原則...
多個世紀以來,對待工作者的「人性化」和「機械化」的兩股張力在生產的過程中從未停止過,只是重視程度的多與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