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解決:為自己出征(四)

為自己出征(四)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有一個有趣的記述。當他13歲時,有一位老師問同學們:「你想如何被人銘記?」當然沒有一個學生能夠給出答案。這位老師笑說:「我並不期望你們馬上能回答這個問題,但如果到了你們50歲時,還不能回答,那你們將浪費一生。」德魯克說:「我們必須問自己這個問題,而且這個答案應該隨著我們的成長和世界的變化而改變。」然後他提到另一經濟學家約瑟夫A熊彼得的故事。熊彼得因「創造性破壞」而贏得廣泛讚譽,早年的他豪言壯語說,他會以「歐洲最偉大的美女愛好者和騎手,也許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學家。」而被人銘記。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希望被人銘記的是:「培養幾個傑出學生,成為一流的經濟學家」,這種轉變突顯了他,從年少輕狂轉變為追求深遠影響的成熟學者。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被人銘記,就如德魯克和熊彼得那樣。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給了我們啟示,我們生命的意義不僅在於物質的收穫,更在於我們如何影響他人,如何讓我們的存在對他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為神的兒女,對我們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想別人記得我們的,不是我們做了甚麼,而是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正如楊錫鏘牧師在其《召命》一書中說:「你是誰,比你能為主做些甚麼更重要。」、「門徒的召命,不在於「行為」(Doing),而在於「成為」(Being)。就是因為我們是神按照祂形象所造的生命(Being是誰),從而展現一切從神而來的美善,因著我們的善行(Doing)而對世人帶來正面的影響力。(彌迦書六章8節)

舊約先知以利亞的一生是一個很真實的寫照,「為自己出征」不僅是指以利亞對抗外敵,更多的是指他內心的掙扎。當他在迦密山上打敗巴力的先知後,卻因害怕耶洗別的報復而逃到曠野,甚至懇求上帝取去他的生命。在這裡,我們看到以利亞也有軟弱的時候,因為他的著眼點在於他為上帝做了甚麼(Doing)。但上帝沒有放棄他,在曠野中,以利亞體驗到上帝的愛,並得到了重新出征的力量,因為上帝重視的是以利亞的生命,一個完全翻轉、擁有全新視覺、明白被召的生命(Being)。

在新約中,保羅是一個典型為自己信仰出征的人物,他總結了自己整個人生的征途:「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保羅的一生,的確是「贏在終點」,守道不離,最終得到神的稱讚,豈不也是我們走在人生征途上的共同目標?

 

文:司徒永富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