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關懷︰別小看嫉妒的殺傷力

別小看嫉妒的殺傷力

年少時曾修讀文學,有學者提到嫉妒就是那位擁有綠色眼睛的惡魔,法國作家與諾貝爾文學得主羅曼羅蘭曾有以下的名言:「人生只有同情和愛戀,生命只有嫉妒與扶持。」

年少的我很喜歡以上的名句,但心中常常思考:嫉妒真是這麼常見嗎?作為年輕人,我們都因為年少,不顧一切地衝向理想,但求活得或愛得轟轟烈烈,至於別人對自己的嫉妒,自然少有察覺。

聖經曾記載嫉妒

時至今天,我對嫉妒已經完全改觀,先從聖經的例子說起,世上的第一對兄弟該隱與亞伯中的該隱,正是被嫉妒俘虜,他看見耶和華悅納了亞伯的獻祭,卻不悅納他的農作物,就對亞伯動了殺機!雖然上帝親自提醒他要好好留意自己的情緒,但該隱仍未能止住妒火,將嫉妒付諸行動,殺了亞伯。

接下來的便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約瑟故事,正因雅各和拉結深愛約瑟,惹來約瑟的哥哥們對約瑟的嚴重妒忌,他們竟然忍心將親弟弟賣給埃及人,又捏造故事告訴父親約瑟死了。嫉妒的殺傷力真的叫人吃驚。

到了新約,我們看到甚至十二使徒,經常為了爭奪「誰為大」而爭執,而當使徒彼得聽到主耶穌說他日後將要為所信和所傳的道受苦,甚至殉道,他的回應竟是向主提問約翰的終極處境會否與他一樣?彼得的問題似乎反映他難免將自己與使徒約翰作出比較,這種想法可能離開嫉妒也不太遠?

法利賽人鼓動猶太人處死耶穌,某程度來說也與嫉妒有關。猶太人的文士和法利賽人,窮一生之努力去熟讀摩西五經、以色列歷史等,偏偏他們遇上這位不見經傳、出身窮鄉僻壤的耶穌,即使他們有些人曾目睹耶穌所行的各種神蹟、也親耳聽過他精闢的教導,法利賽人仍然否定耶穌有上帝的同在,更全然否決他是從上帝而來的聖者,這種妒忌之心驅使他們推動平民百姓對付耶穌,最令人惋惜的是那位巡撫彼拉多,他操生殺之權,清楚明白耶穌沒有犯過什麼值得處死的罪,也心裡明白這些法利賽人只是因為嫉妒想除掉耶穌,但彼拉多也擔心並要保住自己的權位,更因害怕群眾的激烈反應而屈枉正直,最終認同釘死耶穌。在此我們看到嫉妒除了推動個人作出傷害別人的行為外,更可以被利用作保住個人權位、鼓動群眾作決定,其殺傷力有目共睹。

人際間之嫉妒

嫉妒似是人之常情,似乎與爭寵、與人比較有關,最可怕的是嫉妒經常在親密的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中出現,輔導室內經常聽到親生兄弟姊妹,彼此妒忌,甚至夫婦之間因事業的際遇不同而彼此嫉妒,當然,因嫉妒第三者介入婚姻也大有人在。再看看職場內之爭競,多少人為保權位或爭取自己的晉升機會,會因嫉妒而出手攻擊對手,所用的手段可能包括誹謗、捏造事實、玩弄權術或朋輩關係等去擊敗對手,使能得償所願。

再細看今日的國際狀況,原來因嫉妒加上利益衝突及其他複雜的元素招致兄弟相殘,繼而動武並不是「太原始、太暴力」的遠古時代才發生,試看今天:俄烏戰爭、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南北韓,因種種利益而與鄰國起爭端的例子比比皆是!

正視和處理嫉妒

嫉妒既然這麼具殺傷力,我們應怎樣面對它?十誡曾提出:我們不可貪心,包括不可貪戀別人的家財、妻子、不可偷竊鄰居之物,貪心似乎與妒忌也經常是互為影響,甚至直接有關的。

貪心與妒忌同屬思想及感受層面的,若當事人刻意隱藏,這些思想或感受可以完全不顯露出來,但在暗中,妒火可以漸漸加劇,到了某一點,妒火便會演變成為實質言語或行動。新約聖經提醒我們不要單以為我們只需為錯誤的行為負責和接受主的審判,正如主耶穌指出看到婦女便動了淫念,這思想本身已經是罪,雅各書也提到私慾懷了胎就生出罪(起初的時候只是在思想層面的)、罪既生長就生出死來(行為上為自己或對方帶來實質的傷害)。

要及早制止嫉妒,我們必須於嫉妒在我們的思想領域中存在就盡快正視,藉禱告、承認,在它進一步佔據我們以先,靠著天父的幫助、聖靈的加力和提醒,盡快停止、放棄妒忌他人。

有時老師會刻意鼓勵學生們參予比賽,藉著互相比較、競爭來加強他們求勝之心,推動他們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學習,但有時過分著重求勝也帶來極大的壓力甚至妒忌,有些學生甚至索性放棄競爭,或對自己的能力失掉信心,現代教育工作者主張鼓勵學生自己與自己競賽,突破自己,目標是今次較上一次進步。

了解到人喜歡互相比較、更曾親嘗嫉妒的殺傷力,成熟的人會更小心勒住舌頭,不動輒與人分享自己某些成就,在分享之先考慮這朋友或主內弟兄姊妹會不會真心實意地為自己的成就一起高興,而不會因要認同自己這些成就,作出比較而自覺難堪。讓我們一起學習愛人如己,多考慮別人的益處,在這充滿嫉妒爭競的社會,作個締造和平的人。

 

文:梁林天慧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