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關懷 : 信心是建基於過往經驗

信心是建基於過往經驗

聖經告訴我們:人非有信,不能得上帝的喜悅,首先我們必須信有上帝,跟著我們也要信只有靠著祂我們才可得著拯救。這兩個步驟究竟有多難?

現代人難信或靠主:因為多人信科學、求實證、篤信進化論等⋯⋯近年也有熱潮鑽研心理學,社會上鼓勵眾人學習認識、掌握自己的情商(EQ)、情緒,更要每日透過瑜伽或默想好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放鬆自己,也努力培養正向思維。不可以說以上提到的皆不是好東西,正因筆者也曾醉深心理學、人文科學等。年輕時覺得透過多認識心理、思考方式可讓市民提升公民質素,這些質素包括對別人和善、事事以人的利益為本,更樂意服務社會等。

時至今日,理解到當我們對自己愈來愈認識,對別人的心理也略知一二時,我更明暸到人性之局限性:無止境的認識、追求自我容易叫自我的慾望和自己的喜好無限膨脹,人有能力上月球、探索太空、嚮往做大企業的行政總裁,卻未能與配偶有商有量,好好經營自己的家,今日的社會有更多孩子、年輕人自小受破碎家庭的影響,社會的表面可能是秩序井然,但人際間難找到深度的互信,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來自與某人的經歷,對方是否可靠、言出必行、守時、能守秘密有關,在今日的社會要找言出必行、一諾千金的人談何容易?知己固然難求,近親的關係也容易出現操控或抱有過高期望,有作者形容親人的關係像幾隻刺蝟的相處:保持距離叫我們感到寂寞,但走得太近又怕「刺傷」對方。

雖然社會愈來愈多人患上抑鬱症,但人總有辦法保護自己,停留在安舒區,往往要透過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失去至親、染上急病、車禍、疫情、因遷徙而流離失所等,才被喚醒去再思人性、甚至自我的有限。甚至到了這些時候,不少人只會求助於固有的習慣,如緬懷過去、拚命自保等。筆者年少時也因舉家移民,親人突然離世,經歷過不少掙扎,最後深深理解到自己的軟弱、罪性,開始向上帝禱告,起初的信心真像最小的種子(如芥菜種)般微小,但透過每一個祈求、經歷,祂向我證明祂的信實,更透過每個叫人驚喜的眷顧、引導,逐漸加增了我的信心,使我以信靠去回應祂的恩典,直到今天。

原來人對上帝的信心也是建基於過往經驗,舊約和詩篇的作者教我們要數算歷史、記得過往之事,申命記也特意複述出埃及的經過,上帝更藉各節期、慶典提醒以色列人牢記國家和民族的經歷,叫人們別忘掉祂是上帝、祂怎樣從開始便為我們預備救恩。到了新約,我們看到主耶穌怎樣承傳和順從天父的旨意,以血和無私的生命上十字架,為世人帶來救恩,我們只要肯相信,便被上帝稱義,即時與持續在世上享用平安和恩典,在來世更得著永遠的生命,得見上帝的榮耀!多全備的救恩,多美妙的禮物。

最近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離世,英國上下隆重舉哀,坊間全是悼念女王和回顧她一生的文章。不少報道緬懷女王的高明外交手腕:如接見國家政要,以溫婉含蓄的方法去肯定或推動彼此的關係和了解等,更有多人指出他們將掛念女皇的聖誕及新年講話。女皇在她較年輕的年代常在聖誕講話中提及國際形勢及她的冀望,但在近年,女皇往往分享她的信仰如何為她的生活和行動提供了框架,基督怎樣在她面對艱難時期時保持信實等⋯⋯回顧女王的一生事蹟,不難想像他所經歷的風風雨雨,特別在面對國家社會的動盪、與及皇室內的種種衝擊,女王選擇了跟隨基督的榜樣,以僕人的身份,鞠躬盡瘁地履行她眾多的職責,可能,這也是出於信心的驅使,在這人慾橫流、只顧自己的世代,實在叫人敬佩。

 

文:梁林天慧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