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蹤跡:藝術家真的難相處嗎?
藝術家是否難相處大概我們就要先了解藝術家的性情,藝術家不是天生異品,不是怪獸。他們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的,跟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只是他們有不同的性格,也基於他們是創作人。創作人本身都是獨特的,大家可以翻看上兩期筆者提及的一些創作人的特點。
藝術家的性情是怎樣的呢?
- 喜歡在日常的創作和技巧斷練中習慣單獨的工作。
- 不善辭令,沉默寡言。
- 思考豐富,感情也豐富。
- 觀察力強,敏銳於小事情或一般人沒有留意的細節,但又是不拘小節的。
- 想像力廣和聯想力高。
- 渴望被了解。
這些都是非常概括的描述,是一般的藝術家性情,是從事創意工作的特質,這些特質也帶來另類的效果,就是給人有另類的印象如下。
正面印象:
- 思想比較單純沒有機心。
- 比較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
- 不假矯飾,天性自然,有兒童般的赤子之心。
- 選定了目標會盡力實踐出來。
- 相對都是勤力工作和屢敗屢試。
- 對人生態度真摯,喜歡探求鑽研。
- 敢於批判,不順從傳統。
- 喜歡改變和突破固有模式。
- 對生命執着,對自己的信念堅持,對很多人、事有強烈的好奇感。
- 容易顯露真性情,是可交的朋友。
負面印象:
- 不算善解人意卻期望人家諒解他的意思。
- 喜歡獨斷獨行甚至缺乏團隊精神。
- 任性或率性和自我,不易接納人家的意見。
- 非常敏銳人家的說話甚至舉止,因為他們是善於觀察的人。
- 也許是過度集中自己的感受,是容易受傷的人。
- 固執,並且鑽牛角尖,堅持自己的意念是最好的。
- 對於不同意他觀點的人容易產生敵意。
- 他們願意分享但是有指定的對象。
- 每一個藝術家都希望有很多的觀眾和聽眾,但卻羞與跟大夥兒的人相處。
- 常覺懷才不遇,眾人皆醉他獨醒,常覺有麝自然香,又不善於推銷自己。
這些正面和負面的印象都不是絕對性的,亦不等於每一位藝術家都必定如此。人性中隨著成長背景和際遇有很多變數,這些印象只能作為參考。性格有正面與反面,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當我們欣賞一位藝術家的好處和強項,也就要接納他們在這些強項中衍生出來的弱點。這樣會對藝術家公平一點吧!如果你身邊都有一些藝術家朋友也許你會發現他們都有以上一些特點,跟他們相處都要額外的留意和了解他們的處境。
與藝術家成為好友
一般藝術家的心底裡都是渴望別人的注意,即是觀賞他的繪畫、聆聽他的音樂、閱讀他的作品。這是藝術家的原生盼望,若沒有別人的共鳴和肯定,他的創作就會枯竭而死亡。可是很多藝術家也不善於在人際網絡中交誼,所以為什麼會有藝術家代理人,可以讓他們專心創作。但不是每一位藝術家都有條件找到一位代理人,沒有代理人的藝術家也許會大半生糾纏於工作與興趣,藝術生命與麵包生活的掙扎和矛盾中。也許會造成更加孤僻或更加自我的性格,令他更加難與人相處。
能夠贏得藝術家的心與他們成為好友,不單止是一種樂趣,也能為你生命中增添一點藝術情趣;這是非常美麗和美妙的!與藝術家相處並沒有難度,只要大家蘊含著一種互相尊重的態度;給他們更多的尊嚴和更多的欣賞,藝術家可以向你傾盡心聲,與你交換他的創意空間和想像力;也許會經常為你帶來驚嘆、突變、狂喜或深度的沉思,讓平淡枯燥的生活增添動力。
藝術家需要朋友,不懂藝術的人更加需要藝術家朋友,好使你在藝術的領域中有份。因藝術家在創作的歷程中被治療了,而你亦可以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同樣被治療。若你有機會與藝術家交心並共同參與創作的話,整個參與過程中必定使你大開眼界。在城市中的藝術家的工作表面看來都是一般的平凡,但是你從不知道他內裡有很多的思想激盪和澎湃的激情,只是要找一個適當的時機爆發出來。若你有幸在哪適當的時機中與他一起;必然令你驚訝並措手不及的震蕩起來。在世間有這樣的朋友都是佔少數的,也是值得你珍惜和與他相好;可為你日常生活增添更美善和活躍的生命節拍!
藝術品欣賞
藝術家 : 呂秉衡牧師(台灣)
題目:試探
媒體:油畫 116.5cm x 91cm
新約聖經福音書記載耶穌被魔鬼撒但試探的事蹟,一方面見證道成肉身的耶穌勝過了魔鬼的誘惑,另一方面也說明魔鬼的權勢何其強大,連上帝都敢挑戰,常人怎能抵擋得住?此時耶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魔鬼針對人性的軟弱與肉體的有限加以攻擊,「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把石頭變成餅」、「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從這裡跳下去,上帝會派天使保護你」、「你若拜我,這世界都要給你」。然而耶穌以聖經的話反擊,致使魔鬼敗退而去,從此開啟了耶穌傳道的旅程。這好像是一場畢業考試,耶穌順利通過了,確立祂是上帝的兒子、彌賽亞的身分。
傳統基督教藝術中,以這段事蹟為題材的作品似乎不多,讓我感興趣而構思創作,乃是基於自身的體會:耶穌以肉身面對魔鬼的試探,反映我們在肉體需求與權位、名利慾望中,人性必然要受到考驗。人在面對撒旦的攻擊,往往毫無抵抗的能力,但耶穌示範了致勝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就是福音。
我以自己為模特兒,將牧師大禮服結合博士學術袍,暗示撒但也會「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十一章14節)實際上是將邪惡偽裝於正面的形象裡。這也是自我提醒,魔鬼與天使只有一線之隔,一不小心,牧師、博士也可能墮落成為魔鬼。面具也是偽裝的象徵。古希臘戲劇以不同面具代表不同角色與性格,如同中國京劇的臉譜,同一個演員,藉著面具、臉譜,可化身為各種人物。「三位一體」也是從這樣的概念而定調──上帝只有一位,但有三種位格、三個面貌。
受西洋神學影響,基督教藝術中的耶穌,往往被賦予白種人的身分,同時基督教信仰也被貼上「舶來品」的標籤。二十世紀以來,世界各地興起一股本土化的神學浪潮,主張基督教信仰不應受限於西洋文化的框架,而是超越種族、地域、文化的普及福音。這件作品亦是我的神學反省,我以亞洲臉孔詮釋耶穌,以本土、在地的角度認同耶穌的身分,說明耶穌基督是全人類的救主。以當代的造型,詮釋聖經中的事件與角色,是藝術家常用的表現方式。我也從這個角度演繹出本身的思維:人類的問題,隨著時空轉變而有不同形式,但是其本質卻全然不變;人人需要救贖,而耶穌的救贖跨越時空的發生於此時此地。
文:周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