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充滿挑戰

城市關懷:生活充滿挑戰

年少時主修心理學,留意到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追求:有一種人做事注重架構、程序、調理與系統,做每件事以前總是費煞思量,有時帶來舉棋不定、優柔寡斷等處事模式。另一種人剛剛相反,喜歡鬆綁、自由創意、盡情發揮,習慣想做就去做,重視真情、獨一無二等特質,有時被人覺得他唯我獨尊、聽不到別人的意見……若遇到兩種人在同一團隊內工作,容易引發衝突,正因彼此的觀點與重點截然不同。

時至今日,經歷過不少團隊及隊際合作,我理解到架構、習慣、風俗等是人類社會維持穩定的基本方法,但同時,大膽創新、創作力、冒險和破舊立新的精神又何嘗不是人類社會進步向前的妙方?像德先生與賽先生(賽先生:民族主義、科學,和德先生:民主)對國家進步與發展有重要角色,穩定架構、按部就班與創意、冒險精神二者似是南轅北轍,但其實對隊工和團隊何其重要,而兩種精神甚至可發揮相輔相承之效。作為領導團隊的領袖,不難留意到這兩種隊友的存在及特點,若能加以好好欣賞及協調他們合作,並能以身作則地鼓勵他們彼此包容甚至互相欣賞,對整體隊工實會帶來裨益!

打個比方,夫婦間的相處也需要兩個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彼此隊工,為家庭的整體利益貢獻自己的才能,有多少醖釀離婚的夫婦不能忍受對方,且投訴彼此性格不協調、不能相容 (incompatible)。但其實多少經歷數十年婚姻的夫婦分享二人不同(甚至相反)的特性正可配合,重要的是夫婦二人各以謙讓的心,認識自己和配偶、包容對方,換個角度看事物、了解為甚麼上帝將二人放在一起,努力互相遷就,為一起共創的家庭與小朋友爭取最大福祉。

話說回來,要去接受自己的觀點有不足,更去不斷欣賞與自己有截然不同見解的人真絕對不易。面對社會急劇轉變及長期波動的疫情帶來更大的挑戰。對信徒來說,每天與主同行、同在為我們帶來甚麼幫助?2015年成立的基督徒宗教心理學學會,去年底開展了一項研究,探討信仰如何幫助信徒應對各種負面心理狀況,如焦慮、抑鬱及創傷後壓力反應等。

研究於去年10月至12十進行,訪問了逾200位信徒。研究發現,在社會不安及疫情兩種處境中,受訪者的受壓程度會與焦慮、抑鬱及創傷後壓力症三種心理失衡狀況的嚴重程度成正比,不過他們大部份都能從正面的信仰態度應對,包括確信自己仍受上主看顧,並會於逆境中得著祝福,這些都能有效舒緩心理失衡。特別是在疫情下,效果會更為明顯。

雖然部份信徒仍會出現心理失衡問題,但研究發現失衡程度與透過信仰應對的頻率呈反比。愈是頻密以信仰應對社會不安及疫情,心理失衡程度會愈輕微。即使是一些本來並非針對社會不安及疫情的信仰應對方式,例如是對人對神感恩、委身於神、內在信仰導向 (真誠委身、活出靈命),都可帶來同樣的效果,當中尤以「內在信仰導向」減輕失衡程度的效果最顯著。另一方面,受訪者若是選擇埋怨上主、相信自我主導而不倚靠上主,以至是被動等待上主解決問題等消極的信仰角度應對,則會帶來反效果。學會義務總幹事陳天祥分析指,過度依賴或過度相信自己都會令情緒失衡情況變得更嚴重。惟有仰望與行動並重,構成一種與上主合作的互動模式會較為有效。

總結來説,生活就是充滿挑戰,既不能過於冒險,更不能缺乏新意,又不宜每天只是因循、按習慣而行。但願我們與主耶穌緊密連繫,因父神曾答應保守我們受試探不會過於我們能承擔的,將不斷為我們開出路。要勝過我們裡面的那個充滿創意,但又容易狂野高傲的自我,讓我們別只顧狂抓住個人的觀點、只信自己,好叫我們在所面對的事上,好好認定祂,相信並跟從祂的引領!

 

文:梁林天慧作者簡介

推介:梁林天慧【城市關懷】網播節目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