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憑眼見
看一看今期的主題,立刻覺得「很難」。說真的,現代生活往往十分倚賴眼睛能見到的事:剛才外出午膳,見到祖父母、父親帶著一個我想還未過三歲的小女孩,在我們身旁的桌子用膳,他們很快便吃完午餐,父親似在上網工作,祖父母都希望與孫女交談,只可惜那小女孩的眼睛總離不開手機的螢光幕!上網時間太吸引了,也成為現今家庭育兒的必用「方法」。我留意到那對祖父母流露出失望的表情,但亦無可奈何。
眼目的情慾
聖經中提到屬於世界的東西,包括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及今生的驕傲。眼睛所見的確成為我們接收所有「世界」資訊的大門,加拿大有某些省份擬立例禁止由幼稚園至八年級的孩童擁有自己的手機,但此舉屬於異數,上網成癮(Online Addiction) 是所有現代家庭要面對的挑戰。
上網成癮不單影響兒童,最近,一齣有事實根據的電影:"Sound of Freedom", 引述互聯網上的色情網絡及色情事業眾多而猖獗,不少是在色情網頁以裸體兒童及少年作招徠,進一步便是安排販賣人口,讓少年人直接被賣予要求涉及性交等服務而願意付錢的富有人士!可見眼目所見的事物對我們所作的回應或行動有多大影響,眼所見的往往夥拍著我們心中所想、所切慕的去驅使我們作出相應行動。
實事求是
深信與倚靠自己眼所見的也不單是上網成癮或色情愛好者,更不限於孩童的陷阱,學術界的翹楚也都講求實事求是,研究必要有實證支持,且有清楚的統計學數據支持才可成立。在學術界朋友的理念中,一切未能有來自用眼睛觀察、加以記錄、收集好的數據作為支持的事物,均屬不可信,甚至被冠以迷信行為、彩數等。
從以上的分析去看,聖經出埃及記中記載以色列人在摩西上山四十天後,對未來充滿恐懼及失去信心,甚至要求亞倫按照他們在埃及熟悉的神明(金牛)造一個他們可見到的偶象,讓他們膜拜,有「揸拿」和安慰,這個情節,似乎也有其邏輯,群情洶湧下,亞倫造出金牛,也有其可理解之處!
心靈的眼睛
耶穌時代也有不少人在認信主為真神之前要求見到神蹟奇事,以為見過神蹟便會相信,但耶穌的意思似是相反,祂提出人要先有信,才能經歷和親嚐天父的實在,至於有神蹟與否,純屬天父的旨意,似乎一處地方的人有信心,奇妙的事和醫治更明顯地發生,祂更強調對於了解神國的事,心靈的眼睛,願意領受恩典的謙和,似乎比肉身的眼睛來得更重要。
眼睛和視覺,的確為我們這世代的人帶來無數五光十色的資訊,供我們盡情選擇。可惜的是,目光很容易會與肉體的自私和情慾連結起來,一旦犯錯,「自我」會千方百計保護自己,用智慧、見識(今生的驕傲?)去遮蓋過失,為自己的立場辯解,在不自覺中陷入更大的錯誤或罪過中;人心的確十分詭詐,誰能測透呢?而許許多多看得見的資訊,未必能協助我們突圍而出,正因聖經指出,那位,空中掌權者、執掌那幽暗世界的,確是撒但。
耶穌說與世界說的分別
某個提供靈修分享的網址,最近翻譯了一位信徒指出耶穌說與世界說或近年的世俗學說截然不同的五個觀點:
- 世界說:跟隨自己的心
➡耶穌說的是:來跟從我。
- 世界說:只求忠於自己
➡耶穌說的是:若有人要跟從我作門徒,就當捨己。
- 世界說:相信自己
➡耶穌說的是:當信我。
- 世界說:活出自己的真理
➡耶穌說的是:我是真理。
- 世界說:只要重視自己鍾意的
➡耶穌說的是: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了靈魂,有甚麼益處呢?
憑信而活
寫到這些,讀者可能發問:那誰人可以憑信而生活呢?感恩的是,我們立志為善至實踐出來,都是主的恩典,自己的經歷告訴我,不少信徒(我也是)憑著一點點的信心,就眞是小得像芥菜種一樣,行上了信心的第一步,就能得主的保守和信實走下去。
「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馬書一章17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以弗所書二章8
隨後,每次認信,信心增加了一點,心靈少了一些頑梗,學會了求問和尋求主的心意⋯⋯當然「老我」乃餘下來的驕傲、自以為義、頑梗,容易阻撓信心,世上的纏擾、吸引,甚至一些以往曾深受的痛苦經歷(無論是出於自己或是來自家庭、天災人禍)均有可能阻攔堅定的信心,但我總覺得,只要人肯踏出信的一步,主必不輕看!
文:梁林天慧(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