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制約
記得自己年輕時,不喜歡提到節制。我想時至今日的世代,節制這概念也不受年輕人歡迎。經常聽到「自發、自由」的可貴,激情、熱誠等更被崇尚為人生的追求甚至人生目標,也聽過一些思想開放的家長説:「若子女找到自己的熱愛東西(Passion)就千萬不要阻著他!」好像對某些學科,或事物有熱愛便能保證朝這方向發展必然成功?
在我們身處的後現代社會,一般人普遍重視情緒及個人喜好,疫情過後我們看見許多人正因經歷了長期被關在屋子裡,又或者想突破辦公室的沉悶、重複,正值夏季,市民都急不及待地安排外遊,實行報復式消費,雖然在港受著種種因素掣肘,不少家庭仍不介意一擲千金地入住Staycation酒店。看來「活在當下」、「及時行樂」、「努力去工作、更努力玩樂」(Work Hard, Play Hard) 等成了得群眾認同、受歡迎的生活態度!
至於節制的重要,研究情緒智商的學者Daniel Goleman 曾透過舉世知名的研究及著作指出:孩子甚至成年人處理情緒能力或情緒智商與日後的成功人生有關,其中有測試指出若孩子能成功地控制自己的慾望,將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大的回報,更在未來成就更美好的人生!研究闡述有一批孩子在沒有成年人在場時,暫時不去急於取放在玻璃樽內的糖果吃,這等待或自制能力將為該批孩子帶來雙倍的糖果,更重要的是研究發現這些願意並有能力自制的孩子,到了成年的階段在家庭、事業發展上均有較另一批急於取得糖果的另一批孩子有更出色,追縱調查更證實有自制能力為這批孩子,或成年人的人生帶來更理想的成就。
以上的研究令我想起聖經提及以掃和雅各的事,耳熟能詳我們都知道哥哥以掃打獵回來,渾身疲乏,看到雅各精心炮製的紅豆湯便急不及待要搶來喝,最後同意放棄自己的長子名分,換取雅各的紅豆湯。當然雅各用計謀騙取長子名分並不光彩,但以掃那種不能控制自己慾望的特點也為自己和家庭甚至將來的成就帶來障礙。
心理學更提及延遲滿足的自制能力(Delayed Gratification)有助青少年抗拒金錢及物欲的誘惑,避免陷入成癮的行為。其實面對世上「好」的(如美食、華衣、美容)與「壞」的東西(如煙草、受禁藥物、毒品、賭博)同樣需要節約,成癮行為指出人類多容易被物質吸引、成癮後貪得無厭、得寸進尺甚至到了一個階段沒有這些物品不行。可能經上提到:貪婪就如拜偶像一樣,帶來禍害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可能因某一方面不夠自制而發生爭執、矛盾。近年有學者研究人與人界線的問題,單向地(未經對方同意)越過友誼的合理界線如癡情、單戀,自然為自己和對方帶來困擾甚至危險。在家庭生活中母與女或父與子的關係過於親密,容易繞過了夫婦關係,長遠來説二人容易出現彼此關係糾纏不清、糾結等。同樣,父母對某個孩子的過份溺愛、遷就也最後為他帶來虧損,正因他習慣不勞而獲、事事要求別人遷就。
我漸漸了解到人際關係需要尊重倫常的界線,雖然我們會與好友或家人親近,仍要保持界線和尊重,鼓勵他們學習自己作決定。節制或自我制約更是我們不可少的學習,聖經有多處提醒我們:
1)要逃避少年人的私慾
2)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 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3) 若人不约束自己的心 (或譯作 Self Control) 我們便像一座没有牆的城邑,不能保護自己
4) 真的自由在基督裏,節制也是聖靈的果子
文:梁林天慧(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