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是生命的糧

耶穌是生命的糧

在《約翰福音》六章26至58節中,耶穌透過教導、五餅二魚的神蹟,以及屬靈的宣告,具體展現了祂是「生命的糧」的意義。

  1. 糾正錯誤的動機(26–27節)
    耶穌指出,群眾追隨祂只是因為「吃餅得飽」,而非認識神蹟背後的屬靈意義。祂強調人應當尋求「存到永生的食物」,指出自己就是那生命的源頭(「人子要賜給你們」),顯明祂的使命超越了物質的供應。
  2. 宣告自己是「生命的糧」(32–35節)
    對比舊約的嗎哪:耶穌提到,摩西時代的嗎哪(參出埃及記十六章)只是暫時性的供應,而祂自己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真糧」,能賜人永生(32–33節)。
    「我就是生命的糧」(35節):耶穌強調,祂是神所差遣、能真正滿足人靈魂飢渴的唯一源頭。信靠祂的人「必不饑餓,永不乾渴」。
  3. 強調「信」與「永生」的關係(40、47節)
    耶穌反覆指出,凡信靠祂的人必得永生,並要在末日復活(40節)。這顯示,「生命的糧」的核心意義並不在於肉體,而在於與耶穌建立信心的關係(47節)。
  4. 更深層的屬靈餵養(48–51節)
    耶穌進一步說明,祂是「從天上降下來的活糧」,人若吃這糧(象徵接受祂的救恩),就必永遠活著(51節)。
  5. 挑戰性的比喻:吃祂的肉與血(53–58節)
    「我的肉是可吃的,我的血是可喝的!」——耶穌用這比喻說明,唯有透過領受祂的生命(即祂在十字架上的犧牲),人才能得著永恆的生命(53–54節)。
    與嗎哪的對比(58節):曠野中的嗎哪只能暫時養活以色列人,他們最終仍死去;而耶穌的犧牲卻能帶來永恆的生命!

如何領受「生命的糧」?

  1. 信靠與接受:耶穌呼籲人以信心回應祂的宣告。
  2. 屬靈的聯合:「吃祂的肉、喝祂的血」象徵與基督聯合,領受祂的救贖。
  3. 永生的應許:耶穌的犧牲解決了罪與死亡的終極問題。

耶穌不僅是物質和永生的供應者,更是永活的救主。祂邀請人以信心領受祂是「生命的糧」的真理,並透過與祂聯合(象徵性的「吃與喝」),得著永生。

你願意接受耶穌這「生命的糧」嗎?

 

文:曾維州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