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的主 和平之君
主耶穌在復活後,至少五次向門徒說:「願你們平安!」(Shalom! )
「Shalom」是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對應為「Salaam」,意思都是「平安/和平」(英文為 Peace)。這也是中東人(包括猶太人)在見面或道別時常用的祝福語,因為他們實在極度渴望永久的平安與和平。在較為正式的場合,他們會使用完整句式:「Shalom Aleikhem!」(願平安與你同在),對應的回應是:「Aleikhem Shalom」(願你與平安常在)。
耶穌基督被稱為「平安的主」與「和平之君」,這些稱號出自《以賽亞書》九章六節。在聖經中,祂透過教導、生命與救贖的工作,具體展現了這些身分:
1. 帶來我們與神和好的平安
--救贖的平安:耶穌的降生與受死是為了解決罪的問題,使人與神和好(羅馬書章五章1節)。祂在十字架上承擔了人類的罪,並拆毀了人與神之間的隔閡(以弗所書二章14-16節),帶來真正的屬靈平安。
--復活的確據: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時,第一句話常是「願你們平安」(馬太福音二十八章9節 ; 路加福音二十四章36節 ; 約翰福音二十章19,21,26節),表明祂要賜下超越苦難的永恆平安。
2. 教導人與人的和平與寬恕
--愛仇敵的教導:耶穌要求門徒以德報怨,用愛回應仇恨(馬太福音五章44節),打破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希望今日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能夠明白耶穌的教導,實踐和平。
--在登山寶訓的「八福」中,耶穌宣稱:
「使人和睦的人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馬太福音五章9節),因為他們是效法了神和平的屬情。
--饒恕的榜樣:即使在十字架上,耶穌仍然為迫害祂的人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二十三章34節)。
3. 平息風暴與恐懼
--自然界的主權:耶穌向風浪發出命令:「住了吧!靜了吧!」(馬可福音四章39節),展現祂是掌管萬有的主,能帶來環境的平安。
--心靈的安穩:祂多次安慰門徒:「不要怕!」(馬太福音十四章27節;約翰福音六章20節),強調信靠祂的人不會被世界的動盪攪擾。
4. 打破隔閡的社會性和平
--跨越種族與階級:耶穌主動接近被社會排斥的人(如撒瑪利亞婦人—約翰福音四章;稅吏撒該—路加福音
十九章),打破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對立和輕視。
--建立合一的新群體:祂建立教會作為「和平的國度」,使不同國籍和背景的人在基督裡合而為一,消除猶太人自傲為「神的選民」與「外邦人」的隔閡(路加福音三章28節)。
5. 終極和平的應許
--彌賽亞的預言應驗:先知以賽亞預言彌賽亞將來會「止息爭戰」(以賽亞書二章4節),而耶穌的再來將會帶來完全的和平(啟示錄二十一章4節)。
--內在平安的賜予:耶穌應許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腓立比書四章7節),這平安不是依賴外在環境,而是聖靈在信徒心中的工作。
耶穌所賜的平安不同於世界的平安(約翰福音十四章27節),世界的和平往往依賴權力或妥協,而且是暫時的;但祂的平安是源自生命的改變和對永恆的盼望。耶穌不僅是「和平的教導者」,更是「和平本身」,因為祂自己就是神與人、人與人之間和睦的橋樑!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馬太福音五章9節)盼望你也能倚靠這位「和平之君」成為「和平之子」!
文:曾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