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等疫情過去」

80分父母:別再說「等疫情過去」

書寫這篇文章時正值第五波疫情的高峰,單日有超過一千宗確診新冠肺炎的個案。作為家長,當然感到既擔心又無奈,畢竟疫情下孩子難以到室外伸展玩樂,而且個案上升意味距離恢復實體面授課的日期又遠了。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年初開始,直至現在已經兩年了,停課、網課、復課這循環家長必定不陌生,照顧者的壓力亦很沈重,相信不少家長心裡都盼望,孩子的學習、玩樂等基本權利或者進度可以「回復正常」。

於逆境中,我們有在「捱」的心態和感受是很自然的,也很容易會引頸盼望將來更好、更理想的狀況。對將來有想像丶期盼,以及計劃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們會否太專注於「之後」(What’s next),而忽略了當下已有的?問題是我們對「更好」的想像圖畫會否有太頑固的設定,如果沒有一百分的吻合就完全不要?

意思是,客觀上孩子要上網課、少了社交和戶外活動固然不理想,但若果家長停滯於嬲怒、擔心、沮喪、不滿足的情緒中,而一直未能接受現況、消化感受,很大機會只會令這段時間僅有的、我們能掌握的親子時間質素都搞砸:試問一個「忟憎」的家長如何可以同理、支持孩子,遑論享受與他們的相處?

現況只有六十分,與我們的想像圖畫不盡相同,家長們可以接受這些落差和不同,繼而在不理想之中創造比較令人愉快的時間、空間嗎?舉例,當下只能「屈」在家中,那麼我們可以和小朋友多點發掘新的家庭桌遊?舉辦一次「自家製零食」下午茶?未能去日本浸溫泉,可以和小朋友在家一起浸浴或者洗澡?

當父母常感嘆小孩長得太快,兩年實在已經是頗長的一段時間了,不要等疫情「完結」才覺得可以享受優質親子時光,不要忽略了當下我們可以享受的。正如在馬太福音六章27-29所言:「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當下(Present)正是禮物(Present)。

 

文:Kelly 媽媽 kellyymicahh@gmail.com

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星島日報親子專欄《小手牽大手》作者。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