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分父母:祈禱三次,回應一次?

祈禱三次,回應一次?

專長幼兒親子心理學大師Winnicott提出“Good Enough Mother”「足夠好母親」的概念,內容包括父母不用每時每刻每次回應到子女的情感和實際需求,只需要長期穩地回應到子女三分之一的訴求,就已經可以讓孩子建立不錯的安全感。

筆者在輔導工作中,有時遇到家長對自己有很多怪責感受,擔心偶然的情緒失控、發脾氣、大聲駡孩子,會令子女心靈受傷,就此,筆者都會嘗試提醒,孩子沒有他們想像中這麼脆弱,只要家中大部份時間氣氛和諧、夫妻關係良好,孩子的安全感大概不會太差,間中的情緒化表現只是孩子未學會合適的表達方法,並不反映他們成長上、性格上有任何特別需要擔心的地方。

反而,若然親子關係中只有太多的愛和關注,若然父母太怕孩子心靈受傷,或因為不想見到子女不開心、流淚的面孔,而未能定立界線,或者害怕管教、責備、給予子女後果,其實也會有另類反效果。孩子可能因此而變得自我中心、希望別人遷就,稍一不順意就生氣,甚至令他人難受,價值觀和行為有所偏差等。

筆者想到基督教信仰中,也實在有許多教導關於上主無窮無盡的愛,但界線和管教、或者上主不是即時回應信徒的每個祈禱,這些訊息又是否值得思考和學習呢?如果參考Winnicott的理論,信徒祈禱三次,上主只有一次「回應」,作為信徒的你,覺得足夠、願意「收貨」嗎?但願我們都不會做太過被寵壞的「孩子」。

正如聖經希伯來書所言:「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爲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來十二章6節)

「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十二章11節)

 

文:Kelly 媽媽kellyymicahh@gmail.com

Kelly 媽媽Facebook專頁

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星島日報親子專欄《小手牽大手》作者。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