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玉蘭在戰火中體會生命的脆弱

游玉蘭在戰火中體會生命的脆弱

以色列的斯德洛得(Sderot)位於加沙走廊邊界,距離加沙僅約1英里(最近點為840米),這個城市多年來一直處於衝突與戰火之中,火箭襲擊已成為居民的日常,外媒甚至把這城市稱為「鬼城」。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地方,生命的脆弱讓人不禁思考,唯有倚靠復活的主,才能在困難中找到真正的平安。

出人意外的平安

游玉蘭(Eliza)自2017年以來已在斯德洛得斷斷續續生活了約7年,儘管身處動盪的環境,她因著神的同在而感到平安,並未因此而害怕。她堅信:「若上帝帶領你去,祂必賜你裝備。」這份內心的平安來自上帝,讓她在面對生命的脆弱時,心中卻有著牢固的依靠。若沒有這份平安,她不會選擇回到這片土地上。

作為一名在以色列的代禱宣教士,Eliza親眼目睹空中的火箭(Rockets),並面對過恐怖分子的威脅,許多生命因此喪失,包括她的朋友。這些經歷讓她更加相信,生命並非我們能夠掌控。在那些危險的時刻,她常常尋求祂的保護與指引。她表示:「因為我明白生命的脆弱與短暫,所以更加渴望活出生命的價值,願意被上帝使用。即使面對戰火,由於主的保守與賜予的平安,我依然選擇留在以色列,沒有太多顧慮。」

Eliza感恩,因為她在2017年首次造訪以色列時,從9月到12月都未遭遇火箭襲擊。然而,2018年逾越節期間,她再次回到以色列,卻經歷了三次火箭襲擊。在壓力與威脅中,她心底感到神的保守,並相信主讓她能夠勇敢面對一切。她反而第一時間拿出手機拍下當時的情景。

連續五天的火箭襲擊

在2023年5月,Eliza親身經歷了連續五天的火箭襲擊,超過2000枚火箭飛過,唯獨一枚落在民居上,一切都因上帝的保護而得以平安。她深信以色列的防衛系統能成功攔截大多數火箭,即使住處有防空洞(Bomb Shelter),她仍心中充滿平安,從未進入作避難所。正如聖經所教導的,主耶穌是她生命的保障,讓她在風暴中得以安然無恙。

她猶記得去年4月,來自伊朗的恐怖分子發射了超過260枚導彈直指以色列,但無一命中目標,只有一枚擊中耶利哥城。Eliza為此感恩,「無論是信主的猶太人,還是非信主或世俗的猶太人,很多人都回轉歸向上帝。甚至有一位不信耶穌的大學教授曾說:『以色列得以平安,若非是上帝的保護,找不到其他的原因。』」攻擊對身處斯德洛得市的人來說,已成為常態,但其實每一枚導彈都可以造成重大的傷亡,讓人更深刻體會生命的脆弱。

哈瑪斯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多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攻擊,從加沙地區發射大量火箭,並派遣武裝分子跨越國界進入以色列領土,斯德洛得市首當其衝遭到入侵,「這次事件的震撼不是因為火箭,而是恐怖分子入城隨意掃射,他們完全罔顧人命。我的一位朋友在早上外出時毫無警覺,結果成為掃射的受害者。」經歷恐怖襲擊,因著人命的傷亡,她感到傷痛,卻也更加意識到,唯有信靠主,才能讓她在恐懼中堅定前行。

她未因面臨死亡的威脅而感到驚慌,「10月7日是星期六,星期一當地人開始撤離。我城市裡的彌賽亞群體叫我一起離開,但我未有領受要走,因為我希望能夠在最前線為當地人祈禱。在主的引領下,我深知自己的使命所在。」直到10月7日後的一周,市政府要求所有居民撤離,她才聯繫已撤離到耶路撒冷的弟兄姊妹,請他們協助聯絡軍方接她走。事後,她明白上帝為何讓她多留一星期,「因為一旦我離開這城市,仿佛進入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斯德洛得,常常聽到導彈的轟鳴和槍炮的聲音,但一旦離開那裡,一切歸於平靜。」她半開玩笑地說,「在那麼平靜的地方,我真的不懂如何為這樣緊張的地方代禱。」

問她還要回以色列嗎?她說自這事以後已經回去兩次了,「因為這次被襲,更加讓我確定生命是如此短暫且無法掌握,每當我想到這些,我內心充滿堅定,更加願意為以色列的人民祈禱。」在絕望的環境中,只有耶穌給予她無限的希望與力量。她依然有著留在以色列的使命。她對上帝心存感激,因為她的兩個孩子也非常支持她的決定。然而,由於在以色列獲取簽證相對困難,過去7年來,她以旅遊簽證(每次三個月)的方式進入這片土地,每年兩次。

走一條新的道路

她回憶起2015年時,她曾忐忑是否該放下當時的堂主任及所屬宗派的職務;直至2016年,她再次感受到上帝的感動,理解到十多年前自己曾向上帝許下的承諾——若上帝的呼召要她離開,她願意順服,但上帝並沒有給她具體的方向,只是告訴她:「你要走!我要帶領你走一條新的道路。」

在一次主題為「揀選」由「哈利路亞」舉辦的敬拜海上之旅中,Eliza搭乘了一艘郵輪,船上有超過2000位基督徒。「2017年,因著上帝的感動,我報名參加了這次海上之旅的活動,並參加了一個關於以色列的工作坊。」她曾認為以色列是一個需要福音的民族,而在工作坊中,各種感動湧上心頭,讓她重新思考。「工作坊中有弟兄分享,以色列民族經歷了許多苦難,尤其是大屠殺……。」那一刻,她恍然驚覺自己從未認真思考過以色列的歷史與處境。

隨後,她認識了一個位於斯德洛得的非牟利機構「憐憫之手」,該機構由回歸的猶太人創辦,專門收集各方捐贈的衣物及生活物資,並免費分發給當地居民。在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她深刻體會到在危難時期,如何將上帝的愛傳遞給每個需要的人,這正是我們生命的使命。

參加完海上之旅後,Eliza感到自己應該去服侍。回到家後,她開始祈禱,詢問上帝是否要她去這個地方。上帝引導她向該機構申請,起初她感到不安,因為她聽說那裡時常遭受火箭攻擊。然而,她最終決定順服,加入成為「憐憫之手」的同工,去到當地負責處理接收回來的衣物、回覆電子郵件和文書等工作。

為以色列人祈禱

她感恩在橄欖山接觸到華人的祈禱殿,讓她越發明白為以色列人祈禱的重要性。在2018年重返以色列時,她開始為自己預備禱告,因此在那三個月中,她將一半的時間花在橄欖山上,另一半則在「憐憫之手」機構服侍。

當Eliza還在掙扎,她在禱告中聽見上帝告訴她:「我要你在斯德洛得的地方建立一個祈禱殿。」她的第一反應是困惑,因為來自全球各地有不少的團體對以色列有祈禱的負擔。但上帝告訴她,希望她留在斯德洛得,因為祂找不到其他的代禱者。在呼召中,內心的深刻感動讓她意識到,許多人在拒絕上帝,因此她不敢拒絕,也不想讓上帝失望。

作為一名資深傳道牧者,Eliza擁有上帝賜予的代禱恩賜。2018年,上帝再次讓她拾起代禱者的角色。當2019年她前往以色列時,便租了一個地方作為祈禱殿,殿的位置正是對著加沙,背向耶路撒冷。她深知,唯有仰望主,這片動盪的土地才可以得平安。

建立祈禱殿

自2019年起,Eliza在以色列成立了祈禱殿,開始在這個城市的祈禱事工。即便身處斯德洛得這個接近加沙的城市,她依然活在上帝的同在與賜予的平安之中。這7年來,她忠於她的呼召,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感受到上帝的保護,因為她相信,生命的脆弱與不安,終將靠著復活的主找到最終的平安與希望!

祈禱殿

 

文:愛倫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