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服務:施達基金會

施達基金會 : 帶著溫柔謙卑的心服侍

施達基金會(CEDAR Fund)是一個建基香港、不分宗派的基督教救援及發展機構,於1991年在香港成立。機構的誕生,源於當時一位創會成員聽到海地貧窮人因為糧食嚴重缺乏,而自製「泥餅」(用泥加水和鹽等,搓成餅狀再經烈日曝曬而成)來充饑的慘況,有感基督徒必須實踐上帝所吩咐愛貧窮人的使命,便聯合同道,成立施達基金會。

回應召命

施達基金會總幹事陳佩詩博士在澳洲修讀護士出身,早年曾在宣明會及救世軍做項目發展工作,踏足國內定點貧窮地區做扶貧及交流等工作,期間不斷進修攻讀博士學位,尋求並回應上帝的呼召,經歷多次重整屬靈、家庭和個人的生命,認為事奉不是要做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做好上帝交託的使命,「因為丈夫的離世,我在2009年帶著兩個孩子從國內回港,重整生命,當時覺得能夠好好守住家庭,教導小朋友成長,都是服侍主。」

回港後,陳博士加入了施達基金會做項目發展工作。她欣賞施達架構簡單及人性化,而且紮根香港,面向國際,不斷探索新的發展領域,並且把事工發展與神學結合,希望讓人看見上帝在當中的作為和榮耀,與她以前所服務的機構相比,更具挑戰性;加上自己具有多年的扶貧經驗,適應能力強,於是大家一拍即合,雖然中間有段日子因為要照顧家人而暫停了幾年,但之後又再繼續上任,並在2020年接替前任總幹事鄺偉文博士擔任總幹事一職,「董事會其實希望找更年輕的人接棒,仍未找到,相信神有祂的安排;我在施達工作多年,每個同事都知道我強弱之處,他們很包容接納我的不足;我經常要大家不要叫我『陳博士』,稱呼我佩詩就可以了,因為我仍然有很多地方,特別是神學知識方面要學習。」

2013年津巴布韋兒童事工

2014年雲南地震救援

2019年印度洪水賑災

溫柔謙卑

佩詩希望在施達建立一個有屬靈生命的團隊,而在事工推廣上,她覺得同工們要存溫柔謙卑的心,認為這心態在面對現今災難重重的世代特別重要。她說:「我是護士出身,要經常照顧人的需要,加入救援機構後,更常常去到貧窮和兇險的災場,但我經常提醒自己和同工,不要以為我們可以幫到他們甚麼,反而要學習陪伴、聆聽、尊重他們的感受和需要,使他們即使在困境和無力時,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動力,鼓勵他們去作出改變,而不是單單依靠救援而活。我做了扶貧工作三十多年,但看見現在世界上的貧窮及人口販賣問題較三十年前更嚴峻,也不知道為甚麼會這樣,但我沒有因此而感到氣餒,只是覺得很多事情不是人可以控制的,上帝放我在這些地方,看到這些事情,總有祂的心意,只要懷著感恩順服的心去服侍就可以了。」

陪伴聆聽

在她印像中,早期在河南愛滋村的工作至為深刻,她說:「當有關消息傳到我當時工作的機構時,便立即想盡辧法去到當地支援,幾經艱辛,我終於入到村裡,看到很多家庭都因為賣血而受到愛滋病感染,有些感染者還是小朋友呢,你可以想像情況有幾震憾!我當時以為教村民養豬、幫小朋友上課,便可以幫助他們解決貧窮的問題;五年後,我有機會再去探訪他們,村民很熱情地告訴我他們最感恩的事,不是我們在金錢物資上的捐贈,而是願意定期到他們村裡聽他們講生活發生的事情。原來,我們眼裡以為很微小的事情,他們卻覺得特別重要,這給我很大的反思。後來我們去到緬甸、阿富汗和孟加拉等地方工作時,也是以這種態度與人相處。」

在前線工作,常遇到突發的事情,考應變、也考驗對神的依靠,佩詩說:「在進入愛滋村期間,我幾次遇到村民堵路,有位丈夫指我贈送給他太太的保健品沒有效,與村民一齊圍住我不准離開,當時我心裡著實害怕,不久當地的官員也趕到現場準備鎮壓;我向神禱告,問神應該如何處理,最後選擇去到這位村民的家中關心她太太的情況,政府官員都很驚訝我竟然會這樣做,最後村民都讓我安全離開。這件事給我的提醒是,當我們願意進入有需要的人當中表達關懷時,神會幫助我們,或者有人會覺得我很單純、冒險,但我就是覺得以單純的心去服侍最好,這也是溫柔謙卑吧。我不是一個容易被觸動發怒的人,可能因為我反應太慢,沒有意識到危險和感到冒犯吧!這也是上帝給我的恩賜,使我可以用溫柔的心與人相處,避過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整全使命

受到疫情的影響,佩詩這兩年也少了外出探訪,展望未來,她希望在施達建立「整全使命」文化,「我們的工作不只是扶貧和發展,而是去宣揚上主透過我們的工作所彰顯的大能,使同工在事奉的過程中得到屬靈生命的成長;我很希望事工項目會有神學的反省和研究,我也在學習當中,希望與同工和合作夥伴一同領受上帝在我們當中的旨意,讓人看到上帝的榮耀,使人在無助和黑暗中仍看到希望。而對我來說,找到合適的人接班,延續這份熱誠和異象,更是最大的心願呢。」

陳佩詩(中)與同工慶祝施達基金會31週年

緬甸新希望工程

 

文:黎明輝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