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與復活
今年四月既有清明節,也有復活節,這兩個節日皆涉及「死亡」這一議題。傳統華人往往忌諱談論「死亡」,認為這是「不吉利」,這一觀念源於對死亡的恐懼、對死後世界的無知和不確定性,以及對失去至親的不捨等因素。然而,近年來開始出現一些變化,坊間不遺餘力地推廣生死教育,甚至電視台也多次播放相關議題的資訊節目,以幫助人們釋放心中對「死亡」的迷思和恐懼。
筆者服事教會的長者牧區,除了經常教授聖經知識外,亦會講授「生死教育」。筆者認為,基督信仰是最好的「生死教育」,因為聖經清楚說明死亡的起源、人面對死亡的無力和困局、勝過死亡的方法(信靠已從死裡復活升天、勝過死亡的主耶穌基督),這不但叫人對死亡有正確認識,更予人得著最好的出路。所以,筆者常常在一些合適時機,向長者傳遞復活、永生盼望的信息(筆者常常在講台,向百多位長者詢問:「你們死後會去哪裡?」然後這百多位長者堅定地同聲說:「天堂!」),為的是潛移默化堅固他們的信心。
長者對復活的堅定信念、無懼死亡的威脅,以及對天國再相見的盼望,不僅為他們自己帶來平安和盼望,更為其家屬帶來莫大的安慰。
數年前,一位教友的母親被診斷患上癌症,子女們迫切地向父母傳福音。感恩的是,他們在當刻把握了機會,願意信主。隨後,這位母親安息主懷,其父在子女的鼓勵下開始參加長者牧區的聚會。兩、三年後,這位伯伯也被診斷出患上癌症,由於年事已高,他和家屬決定進行舒緩治療。
筆者探訪伯伯時,詢問他是否擔心自己的健康或有何掛念?他非常有信心、意志堅定地說:「沒有!之後就去天堂囉!能再見到我老婆了!」幾個月後,這位伯伯安息主懷。他的家屬分享,十分感感父親能信靠耶穌基督,也感激教會不住向父親灌輸復活和天國再相見的應許與盼望,堅固了他的信心;因為他堅定的信心,對他們而言是一份莫大的安慰和禮物。因為他們曾擔心父親面對死亡會出現恐懼、憂愁和喪志,但父親的堅信不僅釋去他們的擔憂,更安慰了他們、激勵了他們對神的信心!
「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約翰福音十一章 25-26節)
文:翁奕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