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崎殉教地出發(下)

從長崎殉教地出發(下)

雲仙地獄與天堂

接近天堂,是因為它位於約海拔七百公尺的高地;接近地獄,則是因為鄰近被稱為「地獄谷」的泉源區。那裡終年煙霧瀰漫,瀰漫著刺鼻的硫磺氣味;焦黑的地表仿佛被剝去一層皮,蒼白的石縫間尚可見咕嚕冒泡的泉水,貪婪地侵蝕早已化為細沙的脆弱岩層。在「系地獄」瀰漫的白色煙霧中,豎立著一座光滑的石雕十字架,下方刻劃著許多名字,他們都是在雲仙殉道的基督徒。

為證明忠誠,松浦氏在領土內實施宗教審查制度,並設立舉報獎賞機制,最高可得銀圓500,鼓勵鄰里互相揭發,隱藏基督徒者亦要接受處罰。

松浦氏對基督教的態度,從支持到鎮壓,並非出於信仰,而是生存策略的調整,這一轉變象徵著日本從開放多元的戰國時代,走向封閉統一的江戶時代。而基督教在日本的命運,也成為中央集權壓倒地方自主的典型案例。松浦史料博物館展示了松浦家所收藏的大量文物,其中也展示了迫害隱藏天主教徒歷史的史料,值得一提的是,松浦家的後代願意揭露祖先的黑歷史,這一點也讓人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對歷史的坦誠。

伴天連追放令

日本神國也,西國傳來之基督邪法,萬萬不可接受。

傳教士令諸國郡之民歸附,搗毀神社佛閣,實乃前所未聞之事,諸國郡知行,亦得遵天下之法,故需對其嚴加約束,不可任其妄為。

傳教士皆以其知識博取信徒,乃至破壞日本之佛法,誠不當矣。故其不可留於日本,當自今日起二十日內歸國。

黑船之儀,係貿易之事,應予區別,今後亦可進行長期貿易。

不妨害佛法之商人,縱來於基督之國,亦予准許。

以上

天正十五年六月十九日

1587年7月24日,豐臣秀吉頒布了日本歷史上著名的「伴天連追放令」,這道看似簡單的驅逐傳教士法令,實則標誌著日本與西方關係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伴天連」(バテレン)是當時日本人對天主教神父的稱呼,源自葡萄牙語"Padre"(神父)的拼音。這道法令的頒布,不僅終止了自1549年沙勿略來日以來近四十年的天主教傳教蜜月期,更預示著後來更為嚴厲的禁教政策,亦為日本鎖國時代敲響了預警。

對日本傳統社會造成衝突

我們審視這道法令的內容:「日本乃神國,不可接受基督教國之邪法」。這短短一句話,揭示了當時日本統治者對天主教傳播的深層憂慮。法令中特別提到傳教士「破壞神社佛閣,此乃前所未聞之惡行」,並指責他們強迫日本人改宗,甚至買賣人口至海外。這些指控雖有誇大之嫌,但確實反映了天主教傳播過程中與日本傳統社會的諸多衝突點。

暫時的和平

然而回顧歷史,豐臣秀吉頒布「伴天連追放令」後,實際上並未嚴格執行,為了保持與歐洲商船帶來的貿易利益,他對滯留在日本的傳教士「隻眼開隻眼閉」,只要對方不進行太明顯的宗教活動,日本官方也視而不見。在追放令頒布之後,依然有異國傳教士前來日本,受洗人數也持續增加。雙方巧妙維持著檯面下的默契,得以暫時和平共處。

可是,這個脆弱的和平表象並未能持續多久,10年後,一艘來自西班牙的商船聖菲利佩號因遭遇海難被迫停泊在四國的港灣,間接引發了一連串事件,終為日本基督徒的殉道史拉開了序幕。

 

文/圖:旅遊博仕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