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電子遊戲 如服用嗎啡
曾染上電子癮癖的 Dr. Andrew Doan 做過一些研究,發現若長時間玩電子遊戲,會大大增加成癮的機會。透過磁力共振掃描觀察對象的大腦影像,發現他們玩電子遊戲時,大腦呈現的顏色變化,與使用毒品或酒精及閱讀色情刊物時的變化一樣。華盛頓一家醫院發現,讓嚴重燒傷的病人玩“Snow Ball”電子遊戲時,體內的安啡肽便直線上升,情況就像服用了嗎啡一樣。 請問家長們會讓子女服用嗎啡嗎?
華盛頓大學一項研究:當孩子望著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時,專注力會逐漸下降。另如果讓一至三歲孩子每天長時間看電視,會增加他們患上「多動及專注力缺陷症」(ADHD)的機會。
電子海洛英 阻性格成長
電子遊戲是提供即時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所以長期玩電子遊戲的孩子,習慣眼前所得,因而缺乏耐性等候。“The Grow Kid”作者曾於在《紐約郵報》提出,網絡遊戲是「網上毒品」,與吸食大麻、可卡因和海洛英無異,這言論引起社會上很大迴響,從此這些電子產品或網絡遊戲便被稱為「電子海洛英」。
不容忽視 人類三大需求
iPhone及iPad分別在2010年及2016年面世,期間所有有關的研究均發現,小孩子患抑鬱症、焦慮症及出現暴力行為的情況均直線上升。專家指出,電子產品實在剝奪了以下人類三大主要需求:
第一、個人和群體接觸的需求。
幾年的疫情,把孩子與外面世界隔離,他們被迫每天上網課堂、玩線上遊戲、網上跟朋友聊天,因而已不懂得如何與其他人接觸。一些已經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也要重新學習與人實體接觸、交流,從而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第二、經歷新事物的需求,以了解外在世界。
當孩子經常專注在電腦上網時,網絡便是他們對外溝通和接觸的世界,一旦進入這個虛擬世界,便不願意再返回現實,經歷可觸摸的大自然、實體的人際交流,或其他有助成長的經驗。
第三、團隊合作的需求
團隊有助小孩及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克服困難,互相合作,所以團隊運動精神對他們十分重要 ; 若只沉迷上網、玩電子遊戲,就會錯失體驗團隊生活、一起學習面對人生挑戰的機會。
創辦人子女 不准用iPad
「蘋果公司」(Apple)的創辦人 Steve Jobs 被問及「如何處理孩子玩電話和iPad」時,他竟說:「我的兒子沒有iPad。」他還說餐桌上絕不能放iPhone和iPad。此外,著名Blogger、Twitter和Midium的創辦人Evan Williams 也曾透露,家中有100本藏書,兒子沒有iPad,平日只閱讀書籍。「硅谷」成功的企業家也不讓孩子玩電子遊戲,他們子女就讀的學校不設電腦,只有鋼筆和鉛筆。
林呂寧華(資深心理輔導員)
作者簡介:林呂寧華在美留學時認識神。大學畢業後,在香港的學園傳道會Campus Crusade/CRU 全職事奉三年。 1980年進入達拉斯神學院接受裝備,先後獲達拉斯神學院DTS基督教聖經碩士學位(MABS)及休斯頓大學輔導碩士學位(M.Ed.),並於1986年取得專業心理輔導的執照(LPC) ,之後取得輔導督導者專業執照(LPC-S),在休斯頓大學及萊斯大學國際學生中心當輔導及資深副主任二十多年, 現為福遍中國教會輔導中心及角聲輔導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