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脫離電遊社媒的捆綁

勿用強硬手段奪取

孩子若沉迷電子遊戲,甚至上癮,家長該如何幫助他脫離這捆綁呢?

首先要知道他沉迷的原因,這是很重要的,家長千萬不要責備或用強硬手段,收取他的電腦或電話,以控制他上網的時間,情況就如一個兩歲的孩子,手上拿著一把利刀,家長把刀強奪過來,結果大家都會受傷。有效的辦法是用另一樣更有吸引力的東西跟他交換;但必須留意,在這過程中家長需要有耐性,不是一、兩次或給他喜愛的東西,他就會妥協,謹記欲速則不達,《聖經》說:「愛是恆久忍耐」,所以父母幫助孩子時必須持之以恆。現時很多家長都討論以Gap Phone代替智能手機,Gap Phone 外表很像智能手機,所以朋友會以為他拿著一個iPhone或Samsung手機;使用這款手機,孩子仍可以跟父母通電話,只是不能上網,那麼父母就不用害怕與孩子失聯。

在餐桌上不放手機

小孩子在12歲之前,沒有足夠智慧和自制能力,也不知道如何正確地使用智能手機,所以專家建議年幼孩子不宜使用;父母也必須以身作則,不要機不離手,要讓孩子見到父母言行一致。此外,專家也鼓勵一家人吃晚飯時,不要放手機在餐桌上;每星期定一天全家都把手機和電腦關閉,我們稱這為“Digital Fast”,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要實行十分困難,但如果孩子開始或已經沉迷其中,家長就必須讓他明白,生活中可以沒有手機,並且教導他們電子遊戲或電子產品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孩子年幼時,我鼓勵他們不要看電視節目,我們經常一起閱讀,培養閱讀習慣;還鼓勵他們要有充足的睡眠,孩子和年輕人每晚睡眠多於6至7個小時,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此外,全面人格的成長也不容忽視,家長可以幫助子女培養對藝術、音樂的興趣、欣賞大自然、參加童軍、團體活動、教會聚會、青少年團契、短宣隊等。

心理輔導戒除癮癖

當孩子說:“I am bored(我很悶)”時,父母就非常緊張,其實研究告訴我們,要讓孩子有「苦悶」的時間,讓他們學懂如何處理「苦悶」,因為人生沒可能每分鐘都充滿刺激或興奮,而且很多創作(Creativity)都在苦悶的情況下產生,「悶」的時候,正好安靜和默想,梳理一下自己內心的情緒,孤單時學習如何獨處。

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要以電子產品充當「免費保姆」,以為開啟電腦後,孩子可以安靜幾小時,其實他已失去了學習與人相處、過團隊生活、一起遊戲的機會。父母可以跟孩子作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一起露營、參加教會短宣隊、一起探訪等,讓他們認識到除了為自己而活,也可以為別人而活,過有意義的人生。

如果孩子已經成癮,而且情況嚴重,父母就必須送他到專業的戒癮中心,這樣,他才可以跟電子產品、電子遊戲斷捨離;不是說他以後不可以上網、不可以用電話,只是在這期間幫助他培養一些好習慣,接受有助戒除癮癖的心理輔導。防範勝於治療,期望在父母的引導和配合下,孩子學會健康地、恰當地使用電子產品、電腦和電話。

 

林呂寧華(資深心理輔導員)

作者簡介:林呂寧華在美留學時認識神。大學畢業後,在香港的學園傳道會Campus Crusade/CRU 全職事奉三年。 1980年進入達拉斯神學院接受裝備,先後獲達拉斯神學院DTS基督教聖經碩士學位(MABS)及休斯頓大學輔導碩士學位(M.Ed.),並於1986年取得專業心理輔導的執照(LPC) ,之後取得輔導督導者專業執照(LPC-S),在休斯頓大學及萊斯大學國際學生中心當輔導及資深副主任二十多年, 現為福遍中國教會輔導中心及角聲輔導中心主任。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