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欽牧師談世界福音需要

讓我們成為胸懷世界的基督徒

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陳世欽牧師談世界福音需要

陳世欽牧師擔任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十載,對華人宣教、實踐福音策略、培育教牧同工等各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加上出生及成長於馬來西亞、現移居美國西岸的背景,及因福音工作走訪世界各處,在移民宣教、海外華人教會牧養,以至世界福音需要上均有深切見解。這次,陳世欽牧師蒞臨香港角聲總辦事處,不單與同工分享這些年的寶貴經驗,更從大時代的宏觀角度切入,讓我們看見現今世界福音傳播的整幅圖畫。

從宏觀角度看世界福音需要

訪談主要分為兩個大方向,一是從宏觀的角度看今天我們所處的世界,再回到上帝的話語、根據耶穌基督的教導——我們的使命是要往普天下去,使萬民成為基督的門徒,一同來思想世界的福音需要。二是回到華人教會的層面,了解上帝怎樣在這世界設立了華人教會,怎樣興起華人基督徒,特別從華人教會、華人基督徒的角度,思想普世宣教的策略

有關世界的福音需要,陳世欽牧師從一開初就提出一些數據,讓我們認知全球的福音現況:「今天(2021年5月),全球人口已達到七十九億,當我們談世界的福音需要,要很坦誠地了解:到底有多少人已經認識耶穌基督、接受基督的救恩,有多少還在福音門外。」在全球人口中,「基督徒」人數為二十三億八千萬,而一般統計會把天主教、更正教、東正教、清教或新教(Protestant)再細分開來:譬如說全球天主教徒人數是十三億;而東正教徒為二億三百萬;另一個靠近東正教、與東正教有關係的教派,但從中分別開來的,人數有六千多萬;至於傳統福音派,大概是靠近九億三千多萬,不到十億。換句話說,在全球七十九億人口當中,跟耶穌基督有個別生命關係的,很可能只有十億不到的人而這將近九億三千多萬的福音派基督徒,有些一年只出現在教會兩次:出席復活節和聖誕節禮拜;有些一生只進教會兩次:走進來結婚,抬進來安息禮。若把這類基督徒分別出來,全球基督徒人數則只有九億左右,有將近七十億人還在福音門外。

福音未得群體與少數民族

在這七十億仍未接受福音的人口當中,存在一些「福音未得群體」(UPG,Unreached People Group,或Unengaged People Group),意思是這些群體沒有辦法在一般狀態下聽見耶穌基督的福音,除非有基督徒刻意走進他們中間。這群體人數頗多,包括穆斯林。「穆斯林是一個封閉的群體,我非常清楚,因為我出生在馬來西亞,成長在馬來西亞。穆斯林群體是關閉的,不接受任何其他的宗教信仰,也進不到他們的圈子裡面;又譬如我們現在所知中東的一帶,他們對福音是關閉的。這群體現在佔世界的人口,官方數字是十九億,是龐大的數字。」

穆斯林群體以外,第二個龐大的福音未得群體是印度教徒(The Hindus)。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有很多類似的、福音未得群體的特質,例如他們都是封閉的、關閉的。「印度教徒比穆斯林群體更困難,因為在穆斯林群體中,他們的信仰基本上是混合了基督教和猶太教,所以還是會談到耶穌。跟穆斯林講耶穌的時候,他不會排斥,在某一個程度上他會聽,只是他不相信耶穌基督是彌賽亞(Messiah),是獨一上帝的兒子。但是印度教徒不一樣,印度教是多神的,而且他們有所謂的階級(Class System)。」現今印度教徒人數有十一億六千萬,這兩大福音未得群體,加在一起人數將近三十億。

除了福音未得群體,還有另一塊是少數民族(Ethnic Group/Minority Group),同樣是比較不開放、很難走進他們中間的群體。少數群體的人數大概有三億。因此,從普世宣教的角度來看,在全球七十九億人口當中,扣掉將近九億多的福音派基督徒,另一邊有三十三億的穆斯林群體、印度教群體跟少數群體,都是沒有辦法在正常的狀態下聽聞福音。

打開屬靈的視野:願意人人得救

 「當這樣把數字攤開來看,我們今天作為信靠、跟隨耶穌基督的門徒,我們不得不求天父,幫助我們屬靈的視野能夠打開,特別當我們談到華人教會,我們很多時候只看到自己、只顧到自己,我們屬靈的眼視其實很短,我們只看到自己的教會:感謝主建立這地方,我在這裡成長。我們沒有看到上帝的心意是不讓一人沉淪,乃願意人人悔改得救。」

陳世欽牧師續與我們分享約翰福音第三章第十六節:「我們說:『上帝愛世人』,那『世人』在原來的文字,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那是『世界』,表明世界每一個族群的人。」他提醒我們留意,華人教會常常會出現屬靈的短視(Spiritual Short-sighted):「我們通常只愛我們華人,關心我們華人,這是理所當然的,不過我們不能就停留在那地方——既然上帝的心意是拯救祂創造的這世界上每一個不同族群的人,我們求天父幫助我們明白,這世界的福音需要,遠遠大過我們以為的、我們自己的華人群體。」

「當然有人說,我們華人也不少,你看中國大陸現在有十四億人口,也對,但是十四億人口當中,我們再做點分析:漢族大概是十二億八千多萬,不到十三億,還有一億多的就是少數民族(Minority),中國有56個少數民族,大概靠近一億二千五百萬人口。當我們看整個世界不同族群的分佈,再規範為福音未得群體,我們就求天父打開我們的屬靈視野,真正開始關心在華人群體以外的其他族群,他們都需要耶穌基督的福音。」

大時代裡的衝擊與契機

  1.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

談到現今世界迅速變動,讓我們更能看見福音的迫切性,因人們正活在迷失當中。最眼前的正是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肆虐,令全世界均受到巨大的衝擊,影響涵蓋生活每一個層面,也打擊每一個經濟領域,各行各業都受影響。在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底下,人性面臨很大的打擊,因生活出現了不同的張力、危機,甚或受到生命的威脅。

「當身邊認識的人或感染病毒,或離開世界,這些衝擊本身是非常真實的。在這一刻,印度疫情失控,每天4,500到5,000人因染病而離開世界,每天平均四十萬人感染病毒,整個印度的醫療系統面臨崩潰。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嘗試體會一下、感受一下,在這大環境裡,人心怎麼樣?人心充滿了恐懼、徬徨,甚至充滿了憤怒、苦毒。我們剛才說過了,其中最大的福音未得群體就是印度教徒,所以,今天印度的情況對華人教會來說,不能把她看成就是一個國家而已,只是一個病毒襲擊的地方而已,我們要看上帝的心意:祂說按照祂形象創造的人,在那邊有將近十三億八千萬的人口,有十一億多的印度教徒,他們在迫切當中,他們在極其的困難當中,甚至到了一種沮喪和絕望的地步。」

當我們重新回到信仰: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但是人犯了罪、墮落了,需要回到上帝那裡。從疫情的角度,可見今天整個世界的情況非常不明朗也不樂觀。雖然不同國家各自推出了疫苗接種計劃,但並沒有一個國家很順利也很成功——除了以色列,其他地方都還在進行,而且很緩慢。不同國家,包括美國,在實踐推動(implementation)上亦出現了一些困難;其他的地區,包括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等,都出現這些實踐上的困難。

「我們不知道疫情甚麼時候才會正式穩定下來,但是今天我們作為耶穌基督的門徒,特別作為華人教會,我們應該關注,因為這是一個契機,危機當中產生的契機——當人心現在更加迫切,在衝擊底下,身體受到威脅,關係也接受一些考驗,生活當中有人失業、環境變得困難,影響到人際關係,很多家庭出現了內部矛盾,夫妻之間出現一些張力。當生活的需要、金錢的需要等重重的壓下來,讓人心更感覺到這世界有很多不公不平不義的事,內心沒有辦法滿足,福音便顯得尤為重要。」

  1. 國際間的矛盾與角力

除了疫情,國際的局勢也愈見不穩,尤其是中美兩國的關係。「中美貿易過程一晃已將近五年,上上下下,幾乎完全沒有任何好轉的趨勢。這兩國之間的張力影響了整個世界,由本身的貿易之戰,牽動不同國家也受影響。大家有大家的看法,和之間的聯盟關係,採用了不同的方式、手法去爭取,所以產生了更多的張力。在南海一帶,現在日本進來了、印度進來了、韓國進來了、菲律賓進來了,甚至馬來西亞頭也伸進來了。在那片海洋當中,兩個大國展示她的『肌肉』(muscle),一下子航空母艦出來了,一下子戰鬥機出來了,這些都是不太容易的。海峽台,我們所說的海岸三地,台灣、香港的處境,都帶來了很多張力。在世界的大環境裡,當愈來愈不穩定的時候,疫情再鋪天蓋地來到,我們可以想像,人心充滿了很多不平、不安定、不確認(uncertainty);這裡頭又有很多社會上的困難,包括撕裂、張力、對立,因意識形態(Ideology)帶來了一種衝擊(conflict)。」這一切,都讓我們認知到,福音對於現今世代愈來愈重要。

從聖經的角度,這是耶穌基督再來的日子,末世的預兆。這之上再加上頻仍的天災:「最近的天災比過去五十年來得更頻密,無論是地震還是水災,看你怎樣看,是不是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的問題,但這世界真在改變當中。天災愈來愈多,水災、風災、地震,每一次來到都帶來極大的衝擊跟影響,造成人心更加充滿不安、不平,很多負面的情緒。所以你和我處在這一個世代當中,我非常相信一件事:上帝一定有祂的心意。加上疫情,整個世界都在網絡裡頭,每個人都上網,資訊更加容易獲得,知道目前世界的情況。」

耶穌基督是唯一的答案

「我相信上帝有心意要我們打開屬靈的視野,明白一件很關鍵的事:耶穌基督是唯一的答案(Christ is the only answer)祂是唯一的答案。因為我們相信,在耶穌基督裡才有真正的平安。平安就是和好的意思(Peace comes from reconciliation),與上帝和好帶來真正的平安,人的心才會有真正的安息;平安跟安息也是掛在一起,才能夠真正的安息(Rest)。人與人之間的張力,國跟國,民跟民,這是末世的現象,要怎樣才能取得真正的安息,那只有在耶穌基督裡面。」

「看見這整個世界的趨勢,沒有平安、沒有和平,但人們都希望得到這些東西。無論身處哪裡,我們周遭旁邊的人,在這一波又一波世界的變動當中,他們心裡、內心深處都在呼喊:誰了解我?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被了解,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被尊重,能夠被接納,能夠被關愛,每一個人都在等,盼望有人在乎他、有人尊重他、有人接納他、有人了解他、有人關懷他。但在這樣一個殘酷的世界當中,我們得不到這些。所以我堅定相信,耶穌基督是唯一的答案。」

回應世界福音需要:成為胸懷世界的基督徒

陳世欽牧師勉勵:「我們要成為一個胸懷世界的基督徒,無論今天上帝把我們放在哪一個地方,我們立足在那地方,但我們要學習放眼普天下。今天假如我在香港,我立足香港,但是我放眼世界,這樣我們才合乎聖經的教導。上帝愛世人,這樣我們才能回應耶穌說的那句話:你們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make disciples of all the nations),不同的族群,這是耶穌基督給我們的大使命。」這也符合當前的世界局勢,當人心惶惶、世局不穩,充斥很多未知,人心裡充滿苦痛、憤怒、不安、不滿…⋯世界或許可以短暫填滿人心的需要,但不能真正解決人心的空虛。唯有回到耶穌基督的救恩,修復與上帝之間被破壞的關係,讓罪在耶穌基督十架成就的救恩當中被赦免、被寬恕,人悔改,領受耶穌基督的救恩,一生跟隨耶穌基督,才會得著真正的平安,得到真正的愛。

「你和我面對這樣的世代,當然我們不需要感到灰心,感到非常負面、消極,因為只要在耶穌基督裡面,我們有盼望。我們的責任不是要改變這個世界,耶穌從來不是要我們改變這個世界,耶穌要我們成為祂的見證,使徒行傳第一章講得很清楚,耶穌說:『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在原來的文字是be my witness,成為我的見證。耶穌沒有要我們去得整個世界,改變整個世界,每個人上帝把他放在一個地方,我們就怎樣過紮實的門徒生活,活出耶穌基督,盡我們的本份,成為基督的見證人。在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從個人、到婚姻、到家庭、到職場、到社區、到學校、到社會,我們都能夠按照聖經真理的教導,活出合符聖經的價值觀,跟人之間關係的建立,對人的關愛,把信仰活現在人面前。」

說到世界福音的需要,還是必須回到聖經的原則:我們看這一位創造世界的上帝,再看祂怎樣設立了救恩,在耶穌基督裡,是唯一的答案;繼而以實際的角度來看我們身處的世界:上帝創造我們是華人,但我們不忘上帝的心意,把福音傳給萬國萬民,進而問說,今天上帝把我們擺設在這地方,要怎樣能夠把信仰、生活、使命結合起來。

結語:活出結合信仰、生活、使命的生命 

在這節將近結束的時候,陳世欽牧師再三強調,信仰、生活、使命是必須環環相扣的,我們生活須有一個崇高的目的和方向,就是要在我們身上彰顯耶穌基督,讓別人能夠透過活生生的人,跟他關係的互動建立,讓他有機會能夠聽見耶穌、看見耶穌、感受耶穌,最後他能夠認識、信靠耶穌。「從聖經舊約到新約,都在提出這樣一個重要的真理:信仰一定是生活,生活一定是使命,信仰跟生活不可能分開。」他認為多年來的華人教會信徒,信仰都是在教會裡面,而不是在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這是很不幸的事情。「信仰對很多華人教會來說,變成了教會裡面的事:我到禮拜堂去做禮拜、我到禮拜堂參加聚會、我到禮拜堂參加活動,這些變成了我們信仰的全部,一離開教會,我們的信仰就回到自己身上,到了職場,基本上就沒了信仰的本質在裡面。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也已經沒有想過怎樣活出耶穌基督,成為祂的見證,我們把信仰切割了。」

當我們把信仰、生活、使命結合,便會帶出實際的行動:「有關世界福音需要的話題,我們應開始有具體行動。在我們所住的地方,上帝已經把萬民帶到我們中間,在工作的場合,不單華人,你左看右看有印度人、其他不同膚色的人、講不同語言的人,上帝把世界帶到我們身邊,上帝把世界帶到我們的鄰舍。這世界正在改變當中,當我們把信仰、生活、使命結合在一起,我們真的就成為一個胸懷世界的人,天天刻意地活出耶穌基督。我們不完美,會有一些軟弱,但在這一切當中,回到主的面前,祈求祂的赦免,從新與祂和好,與人和好,從新得力,每一天就過一個有使命感、有方向感、有信仰內涵的生活,那我們的人生就天天高舉耶穌,我們的生命就會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約翰福音4章35節:「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願我們注目基督,堅定心智,了解時代需要,結合信仰、生活、使命,成為真正為神工作的基督徒!

文:蘇海玲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