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約有1,000種
羊在生物分類學上屬於哺乳類偶蹄目動物,屬於牛科(包括了牛、羊及羚等多種有角反芻類動物),或稱為「洞角科」(洞角源於這類動物的角中空),若把羊細分有近1,000種。為了羊的毛、肉和奶,人們早在公元前11000年至9000年間已開始馴養羊。
《聖經•創世記》4章2節首次提及牧羊:「……亞伯是牧羊的……」,當時亞伯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這裡記錄了第一次獻頭生的羊為供物。傳統上,羊群中頭生的羊是不可剪毛的,因為頭生的要獻給神,呈獻祭牲不可有所保留。
綿羊的特性
* 群居動物
綿羊是群居性的動物,習慣有一定的活動範圍。綿羊有羊群效應,會跟隨大隊而行,若帶領者走錯方向,牠們便成了「迷途羔羊」;若帶頭的羊被馴服,其他的羊也會便隨之聽候。倘若綿羊和其羊群分開,就會出現情緒焦慮。
* 橫矩形瞳孔
陸上脊椎動物只有食草動物(如羊)有橫矩形瞳孔。綿羊具有270至320度的寬視角,不用轉頭就能看到周圍的所有事體;故此羊在夜間能看得清楚。在白天時,橫矩形瞳孔能有效地避免日光射進瞳孔而影響視覺,使羊能夠清晰察看四周環境。
* 羊認知能力強
綿羊擁有驚人的智商,個體認知能力非常突出。英國生物學會在2001年發佈的一項研究發現,綿羊看到不同綿羊臉孔的照片時,會發出不同的叫聲,原來綿羊可以辨認和記著至少50張不同的面孔。羊也認識牧羊人的樣子,難怪耶穌說:「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約翰福音10章14節)
* 認得牧羊人聲音
古代的牧羊人會給羊起名字。牧羊人叫羊的名字,那隻羊就會走到牧人前候命;那麼,牧羊人又怎樣分辨他的羊呢?原來羊群中,有的身上長了黑斑,有的長了雜色毛,沒有一隻是完美的,牧羊人以牠們身體的瑕疵為其特徵來辨認羊隻。我們也如羊般軟弱和愚昧,但我們的不完美,也是一種牧人辨認的記號。
《聖經》提及綿羊多達700次以上,通常以羊群來稱呼神的子民。《創世記》說到羊為獻祭之用,《啟示錄》首尾呼應揭露羔羊坐在寶座上。

《聖經》中羊的特殊意義
* 代表跟隨耶穌基督及被神賜福的人
《聖經》常以羊群代表神的子民,詩人說:「你們當曉得耶和華是神!我們是他造的,也是屬他的;我們是他的民,也是他草場的羊。」(詩篇100篇3節)
* 代表被神揀選的人
綿羊與山羊的分別
聖經時代,山羊和綿羊是混合牧放的,但各有各的領頭羊。到底綿羊與山羊有何分別?
* 人們馴養山羊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取得其毛和奶;但公山羊味羶且肉質粗糙,不宜食用;山羊皮經常被用以製造水袋或酒袋,還會製成羊皮紙用於書寫。山羊尾較短,角長而直,山羊可供群體或單獨飼養。山羊天性聰明和好奇,經常會不顧危險走上峭壁,以致險象環生。
* 綿羊是群居動物,羊角為捲曲螺旋狀。綿羊不可單獨飼養,喻表信徒要和睦同居,不可離群;綿羊有遼闊視野,象徵信徒要放眼永恆;綿羊能辨認牧人的面孔,並認得主人的聲音。縱觀綿羊的特性,綿羊需要牧羊人帶領引導,牠們不但認知牧羊人,更會忠心跟隨,難怪《聖經》以綿羊代表神揀選的人。

《好牧人》雕像
梵蒂岡博物館內有一個《好牧人》大理石雕像,造型是牧羊人把一頭小羊放在肩膀上。這雕像反映伯利恆牧羊人的習慣,當牧羊人看到羊群中最頑劣的小羊隨處亂跑時,就會打斷牠的後腿,然後再駁回骨折,扛起牠3個月,待牠完全康服。小羊因此而熟悉了牧羊人的氣味,之後就會跟隨牧羊人左右,其他小羊也會有樣學樣,以後這隻小羊便會成為群羊的領袖。這個《好牧人》雕像,反映牧羊人培育領頭羊的用心。
文:陳鈞陶(Pottery Chan)
*鳴謝加拿大分會提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