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同行:良善的敵人

良善的敵人

自小時候,我們都聽老師的教導,學習去做善良的人:要樂於助人、不要傷害別人。雖然很多人都試過真心待人,卻換來不少誤解和傷害。或許你會聽人講過:「世界太邪惡,很多人都心存詭詐,不要對人真心!」如是者,世界便愈來愈多假冒為善的人。良善的「敵人」不是詭詐,而是怕受傷害!不少青少年都願意和人真心交往,但為免受傷害便在人際間築起了圍牆,在IG上建構另一個「自己」。

如果每個人都希望別人以良善待自己、沒有詭詐、沒有任何機心或不良的動機,卻墜入如此光景,真是悲哀。所以如果我們想做回自己,做個既良善待人,又被人良善對待的人,除了要有強大的內心,一些現代心理學小工具也很有用。

1 每個行為背後均有正面的動機

很多時人會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去判別對方的行為,猜測其不良動機。例如有人常關心你,你便會懷疑對方有機心。但有趣的是,當對方做一些令你不快的事,卻不會反過來想想其正面動機。其實不是每個人都心腸壞,傷害人背後可能都有苦衷,只是我們不知道。例如有人喜愛捉人錯處,動機可能是完美主義,並不是針對你。他對自己也可能如此嚴格。我們可以嘗試進入別人的世界、多觀察,並將心比己,便會有更多發現、令自己舒服得多,可以放膽真心善待別人。

2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要尊重別人的內心世界

我們都會假設對方和自己有相同的價值觀。但事實上,不同成長背境和文化的人,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看法。例如有些人覺得,做小組功課要早些開始動工,不要遲交,要守著進度;有些同學卻會認為只要死線前提交便可以,靈感到才能衝線。前者會認為後者Hea,後者又會覺者前者Harsh,大家都會懷疑對方動機不良。雖然,這兩種態度都可以把事情完成,但兩者合作時便會產生衝突。其實,就算價值觀不同,我們也可以真心待人,表達自己的處事方法,尊重對方的習慣。同時,也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也希望被人尊重。

人其實是很立體的,並不能一概而論、或純粹按表面去判斷一個人。良善的人不但沒有詭詐,也不會猜度對方有詭詐,並假設對方也同樣是有良善的本質。這樣,才可活出神對我們要良善為人的教導。當然要做到不容易,聖靈可以幫助我們。如果你想,也可以向上帝禱告,求祂賜你一顆良善的心。

 

文:John Lui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