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接受新任務

重新接受新任務

在這漫長的疫情中,我親自接觸及關懷了近130個家庭,最令人黯然神傷的發現,就是看到家長飽受對千瘡百孔的狀態,但只是他們拒絕承認自己內心的恐懼及正超出自己仍可負荷的無力感。其實,我認為家長教育是一場自我省察的深度行,因為當一個家長對孩子的行為產生不滿及出現負面情緒時,建議將焦點放在去認知這些情緒背後想讓自己了解甚麼,並反映自己的思維判斷有何偏差,以及與過去一直以來的反應模式又有何相似。當我們愈是拒絶這些感覺,人就更易跌入無力感狀態,甚至更會因用力抗拒而耗損內在的心靈力量。所以,只有我們相信,無論你當下出現的任何情緒,也是向你提供一個自我了解的重要信息,停一停、想一想,那些絕望及恐懼所指向自己甚麼內在需要仍未得到滿足。筆者曾深深經歷過,只有當自己的不好感覺得到被聆聽及被了解時,負面情緒隨即會得到安頓,這樣才能放下過去的包袱,按自己真正的內在需要及價值作出有意義的選擇。

故此,我常在家長研討會中提倡自我省察練習,目的是引領家長先聆聽及正視內在的恐懼,然後才能增加心靈的容納度,去運用先情後理與孩子建立有傾有講的關係。最近,我幫助一個單親家庭,作媽媽的表示會很小心運用自己的字眼及語氣來與女兒交心,因怕講了傷害的話而促使她不願意透露心中所想。不過,我後來發現,這位媽媽真正害怕的是再次經歷被拋棄的感覺(女兒的冷漠),表面是想保護女兒心靈不受傷害,但同時也在保護自己不被對方冷言冷語的對待而受到傷害。於是,當這位媽媽愈否認這恐懼的情緒,就愈忽視自己的真正需要和感覺,從而減低與對方產生親密連結的動力。因此,我建議她倒不如向女兒坦誠講出自己原本良善的動機,並將自己的真正感覺和需要告知對方,建立彼此倚靠的力量。例如媽媽可向女兒表達﹕「多謝你昔日在媽媽面對離婚,感到孤單、無助的時候,仍能不離不棄地陪伴著媽媽,並成為我積極活下去的支柱,所以,你的存在對我是一份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重要價值。」

請記緊當你覺得失望,好似被人開除的負面感覺時,你可以看為一次認識自己的機會,並視作重新接受下一個新任務的機會。既然人的成長也分不同階段,那為何不能接受人生在不同時間也可選擇參與不同的新任務呢?有時,只要你願意給予空間去陪伴自己當下的不好感覺,這就是送給自己一份自在的療癒旅程。

「我們雖然四面受壓,卻沒有壓碎;心裡作難,卻不至絕望,受到迫害,卻沒有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哥林多後書4﹕8-9〉

文:馬君蕙(家長EQ課程訓練顧問)

歡迎收聽【號角聲】網播節目

   馬君蕙:成長‧「家」長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