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向「謙虛」說聲好

每天向「謙虛」說聲好

最近與不同年級的小學生面談,起初想了解他們在疫情中預備復課時的困難,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們都異口同聲地向我請教﹕如何令爸媽不要再吵架。的確,很多父母及孩子來與我面談時,頭大半段時間也是聆聽他們互相吵架的內容,在整合時發現,他們的導火線不是來自問題本身,而是來自一些極具挑釁性的句子﹕「你成日都係咁…」「我錯晒啦!(全都是我的錯)」「如果不是你以前…」「你想我怎麼做才滿意呀?」當雙方也在意於運用這些輕蔑字眼作為對話的焦點時,會導致大家情緒決堤(被原始激動反應所控制),就是只聽偏激訊息而無法冷靜。最終,兩者也忘記起初走在一起作討論的原意,及至後來才發現為了「一口不憤氣」的感覺而造成難以修補的破裂關係,這些多麼令人感痛心及惋惜。

最近的思考是﹕我們即使意見不合,仍可做到有傾有講而不吵架呢?有很多家長告知,某些講座專家提醒要多包容和多聆聽,如至少聽完對方所想表達的全部內容,但自己在實踐時很難做得到。究竟問題出現在哪?我做自我省察的操練中發現,人的自私是破壞關係的核心,所以學習無私才能使關係得以成長。不過,人又豈能做到無私呢?於是我想到無私的行為是一個指引性的方向,它在提醒人要學習少一點「我」,多一點「你」。那又如何做到在看重自己的感受及需要之前,也不忘關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甚至放在自己之上呢?其實,我認為吵架是因為人將自己看得太過重要,所以不停地練習謙虛的素質才能做到「有傾有講」的關係。舉例來說,將雙方原來辯論式談話變成合作式談話,即明白將自己和對方的想法加起來,比自己單獨思考會更好,這就能互補不足及互相欣賞。我好多時都發現,當堅持自己的論點時,後來才知道其實這是一種無知的行為表現,因為堅持會令你聽少了很多客觀的資料而讓你變得主觀。因此,當你與對方就不同觀點在討論事情時,你能否學習說﹕「可能我的想法未太周全,不如你幫助我認識多一點,可以嗎?」

謙虛是最厲害的溝通武器,當人際關係去到最絕處時都可以靠這一點而反彈。我常提醒家長,當你愈跟孩子鬥嘴,各自愈想展示實力時,其實大家都是在浪費氣力,最終兩敗俱傷收場。一個人能謙虛,是令對方更容易接受,甚至會慚愧,因當人感到舒服而不是在對罵中產生難受的狀態,人才會有動力去處理問題,甚至因為好想繼續維繫這份舒服的關係,更會努力主動作出改變。因著你的謙虛就能得著對方的心,你願意與我從今天起一起操練謙虛的態度嗎?

「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雅各書4﹕1〉

 

文:馬君蕙(家長EQ課程訓練顧問)

歡迎收聽【號角聲】網播節目

   馬君蕙:成長‧「家」長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