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的威力

「偏見」的威力

最近與拍檔陳偉逢教練在網上帶領一班家長作研討,從了解自己的成長歷程、認識個人風格,延伸到如何影響現在對教養子女的成效,結果發現,導致家庭關係崩壞的第一個元素,就是「偏見」。究竟偏見的威力有多大?你又知否自己原來一直被這些偏見控制而無力反抗呢?筆者曾經歷過這份無力感,那就是從被父母誤解的經驗中,明白到偏見是一種深刻的感情,比其他信念更難動搖。當時事情是這樣的,因第三波疫情的嚴重情況,加上所居住的大廈有人確診,故不同意媽媽去親戚家食飯聚會,就算我用一般討論的語氣來希望得到媽媽的明暸,但她也用氣憤來拒絕討論。我了解不快的因由,但令人訝異的是她仍舊認為我看事主觀來判斷今次的事件,而不是用我對疫情有客觀事實的看法作彼此溝通的平台。在我為無數家長提供面談諮詢的經驗整合所得,他們的偏見普遍來自焦慮作起始點,當那份難以動搖的信念萌芽而生時,彼此的行為傾向專找對方的錯。如未能及時自我覺察當下的負面情緒時,偏見會繼續被强化,此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更多焦慮。

在這研討會中,不少家長發現自己的偏見形成是從小時候,以及長期被環境塑造所累積而來,例如有家長自醒分享﹕「長期以來,我的工作需要不停地解答顧客的提問,經常被追問,很多問題解完又再解,令人煩擾。後來,教練讓我明白自己雖然成長在一個富耐性的家庭,但卻在不知不覺之中被工作扭曲了本我。怪不得自己容易隨口答應孩子的要求,起初以為是所定的規限過於寬鬆,現才明白其實是『嫌講多句都感到煩。』」「我曾用過不同方法去勸導孩子做功課,但都不奏效,令人感到很大挫折。後來才明白,原來我成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小到大無論要提出甚麼意見都需要耗用不同的方法去爭取,自己的聲音常被忽略。成為一位母親後,當孩子好像聽不到我的聲音時,昔日被壓抑的情緒不經意地全發洩在孩子身上。」

以上兩位家長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我引導他們從今開始做生活省察練習,多留意那些引發自己有不滿情緒的事件,然後給這情緒一個準確描述的感覺用字。當人愈能夠察覺自己真實的感受時,就愈可看清事件的真相。筆者認為兩個人有磨擦時,切忌用你對我錯的態度去作判斷,因為這最終只會帶來自責和失望。其實,這只是反映自己內在的需要和感覺未被滿足,而當你知道自己確實的需要和感覺時,那你可有兩個選擇﹕一是向對方傾訴,增加彼此的了解;二是接納現在,這接納不是指原地踏步,而是讓彼此更有空間去調整一個新的相處模式,令彼此相處更得到舒服的滿足。與其因要維繫強取而來的和諧而付上高代價,倒不如選擇去尊重每個人也有其獨特的風格,所以,只需謙卑地追求改進及自我調整而不是去改變對方。如你對這家長集思研討會感興趣,歡迎你致電60104224與我們聯絡。

「疲乏的人,我使他振作;愁煩的人,我使他滿足。」〈耶利米書31﹕25〉

文:馬君蕙(家長EQ課程訓練顧問)

歡迎收聽【號角聲】網播節目

   馬君蕙:成長‧「家」長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