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移民買外國的磚頭談起

守望者言:從移民買外國的磚頭談起

隨著香港的政情與疫情導致「明天不更好」,移民潮掀起,地產商配樂,在報章密密推大大版外地樓盤廣告。然而,來來去去是港人熱衷移民的大城市如溫哥華、多倫多、倫敦、悉尼、墨爾本等。無疑這些一線城市,本就累積了大量港人,港式生活使新來的倍感親切。然而,這不代表生活在二線甚至小城市就不及大都會,全在乎移民盼求甚麽。

就以推出新一輪移民政策的加拿大為例,大中小城市彼此的生活質素和水平,其實差別很小。對移民來說,中小城市欠的是港式生活文化,但有的是競爭較少(如教育上工作上)、治安較佳 、鄰里關係較好、購物辦事較近(可減雪天駕車意外);最大分别是樓房及相關長期開支,往往比大都會便宜一倍至兩倍以上。

多溫兩大都會近年頻建華厦豪宅 (condominium) ,越洋招徠。入局的外人購下自住或出租,才發現廣告不提及的管理費,可高達租金三分一以致大單位管理費往往上千加元(每逢儲備作維修就飆升) 。這情況在鎮屋(townhouse) 也一樣。只有獨立屋或孖屋(detached or semi-detached house) 免去管理費,但屋價就動輒一百萬以上加元(和昂貴的地税)。當然,對比香港樓房是全球最貴,此等花園洋房顯得便宜。但是,移民賣去香港樓、買入加拿大屋,剩下多少可渡餘生,就要精打細算(包括計入可能長期失業零收入)。否則,就可能重陷九七前後「太空人生活」之痛,即太太和兒女留加而丈夫被迫返港掙錢下婚變。

誠然,移民重視經濟開支,但忽略生涯規劃。兒女還小的宜以孩子成長為優先,臨近退休的宜以自身終老作籌謀。生涯階段對購入何類房子具決定性:兒女共處時需要大房子,但兒女長大離巢,就宜downsize,即下半生要大屋換細屋(打理較易和減少開支),甚至要換城市(搬往兒女住的城市就近兒孫)。步入年老體弱階段,或更要規劃好於適時搬到老人院或護理院。移民生涯每階段皆需經濟謀劃呢。

況且,西方文化就是「自己顧自己」。兒女若在這文化長大,往往不會意識到經濟上報答親恩,甚至不會定期給「家用」。因為在福利國家,他們付税不菲,部份已轉為父母福利實踐「間接孝順」了。當然,移民父母自身亦累積一定養老金應付晚年,但移民所能累積的就及不上本地人很夠用甚至嘆世界。所以,移民宜自備足夠的晚年生活費(如華人喜出租地庫),免政府救濟,乃明智之舉。

此際新冠肺炎一疫在西方,嚴重拖累經濟或可能拖垮日後的福利制度。未來疫下西方移民政策,會是靠賴移民進貢本國為底本,但包裝得偉大吸引,務求財才兩得。

與此同時,各外地華人教會表示歡迎新一波移民/回流人士(可上網了解)。這幾十年來證實,華人教會的移民支援甚佳,對移民是額外收穫,豈容錯過。

文:徐濟時作者簡介

推介:徐濟時【守望者言】網播節目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