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解決:信仰這麼近那麼遠

信仰這麼近那麼遠

Joseph從年輕創業至今,一直從事海產貿易與食品加工,事業算是小有規模。然而,在商場打滾多年,總會遇上讓人掙扎的時候。

看似良機

在世紀疫情爆發前,Joseph有機會與一家國際上市公司合作。對他來說,那簡直是天降良機——利潤可觀,品牌也能更上一層樓。簽約那天,他甚至忍不住想著:「這下公司可以翻一倍了!」

潛規則的考驗

然而,合作開始後,Joseph很快發現情況不對。他們那套運作方式很「自然」——佣金要給、假帳要做、人情要打點。這些似乎是行內公開的潛規則,人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某個夜晚,Joseph獨自坐在辦公室,攤開那幾份單據,手心全是汗。他心想:「是不是我太迂腐?這就是商場的規則吧?不入鄉隨俗,怎麼生存?」然而,每當他準備簽下去,心裡就有一個聲音提醒他——這樣做,他可能再也無法在神面前安心祈禱。

那一夜,他沒有簽。第二天,合作方的態度轉冷,交易也就此擱置。Joseph的心情五味雜陳——那是釋放?還是失落?沒有人能給他答案。

疫情突如其來

不久後,2020 年疫情爆發,公司生意一夜之間下跌九成半。餐廳停業、貨物滯留海外、倉庫冷藏成本高昂——每天都在耗錢。Joseph坐在倉庫門口,看著一箱箱海產,腦袋一片空白。

電話響個不停:有客戶催貨、有銀行追款、還有同事擔心「無糧出」。Joseph 向來相信憑自己的經驗與人脈,總能「搞定」問題;可這一次,所有辦法都失靈了。夜裡,他輾轉難眠,心裡呼喊:「上帝啊!你要我怎樣?難道信靠你,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嗎?」信仰的真理,在現實的壓力下,竟顯得那麼遙遠,仿佛與他的處境不在同一個世界。

他開始懷疑:信仰到底是力量,還是一種安慰自己的幻覺?

在一次禱告會上,他沒有開口祈禱,只是靜靜地坐著。有人分享「主必為你開路」,有人引用經文:「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但那一刻,這些話對他而言就像遠方的回音——聽得見,卻摸不著。

幾個月後,疫情稍緩,一些舊客戶回來找他,對他說:「還好你當初沒有和那家公司合作,否則現在也被拖下水了。」Joseph 沒有多說,只是笑了。那笑容裡,有感恩,也有一絲難以言喻的酸楚。

他慢慢明白,信仰並不是讓我們不再掙扎,而是在掙扎中仍有一道光,提醒我們——誠實仍是值得的,堅守仍有價值。只是,那道光並非總是耀眼,有時只是微弱的亮點,要靠信心去追尋。

學習在風浪中抬頭

Joseph 偶爾仍會問自己:「如果當初選了另一條路,今天會不會更輕鬆?」但他也學會了——面對困難時要先禱告,而不是等看到答案後才去相信。

也許,信仰從來不是離我們很遠,只是我們在風浪中忘了抬頭。而上帝,一直都在——不急著給答案,只是靜靜地陪我們走過那段最不容易的路。

是否有時,我們也像Joseph一樣——在現實與信仰之間掙扎,在禱告與沉默之間徘徊?信仰,真的能成為生活的力量嗎?還是我們只願在順境時說「主恩滿滿」,卻在困境中選擇懷疑?

或許,信仰的距離,不在天與地之間,而在「即或不然」與「我仍在懷疑」之間。

 

文:司徒永富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