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反思

書畫叢談:中西反思

愛美是人類共通的天性,文化卻因時空不同而有迴異的發展。

西方文化,源於古希臘的理性追求與古羅馬的感性發揮,推進了個人主義,物質主義甚至享樂主義的發展。雖經歷中古的宗教禁鋼,但至文藝復興後,卻進一步將人的自我意識放大。現代西方繪畫讓我們看到,寫寶碰到照相,抽象碰到虛無,似乎皆有失落。事實上,我們覺得現代西方繪畫若不是出之技巧千變、嘩眾取寵、標新立異、驚世駭俗,就是充分表現心靈的極度吶喊、憤世嫉俗、反思批判,似乎已不再是偷悅心靈的美之謳歌,很令人惶惑,其究竟何去何從。

反觀東方文化,幾千年堅持中庸和諧天人合一的宇宙理念,將人還原甚或縮小於萬物之中,中國繪畫,講求性靈、意境,藉具象描寫抽象神韻。石濤的似與不似,歐陽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皆可說形而下的爲借題,形而上的想像才是真正的發揮,故梅、蘭、竹、菊四君子,可以永遠畫不完,因它本非寫實。

依此似可知,西方繪畫是直接訴求,講究匠技高超,畫的是實,真是刺激強梗;中國繪畫卻是間接啓發,如無言的詩,畫的是虛,說的是寧靜柔和、萬古不變的至理。爲甚麼梵谷的煙波漁艇圖與石濤的蘆中遠望,令人叫絕,同爲永垂不朽?畢加索潑墨牧騎與梁楷潑墨仙人圖,皆受世人欽仰?皆因表現了他們思想中那種難以言喻的心靈讚嘆,這是人類共通也是永恆長存的部分。

人既是天生有限,何能與上帝至美的創造相比?一個有名的故事說,十九世紀的西方近代繪畫之父,後期印象派大師塞尚,爲了描寫蘋果的永恆性,雖靜物台上的蘋果因觀察日久而腐爛,卻仍執筆描繪不輟。這說明他不滿足於只追求表面的浮光掠影,更要直探內在的永恆真理。古人說:「知所本末,則近道矣」,盼望熱愛繪畫的朋友深切體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