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藝術

聖樂欣賞:愛藝術

有些信徒喜愛莊嚴、結構嚴緊的傳統聖詩,亦有些信徒愛唱簡單、輕鬆的流行詩歌,由於各人口味不同,難免會產生分歧及比較。筆者在「聖誕詩歌,你最喜歡哪一首?」一期,也提及過傳統詩歌《平安夜歌》和流行詩歌《唯一聖誕主角》各有愛好者。

在藝術界,亦有類似的傳統與當代之間的角力。

以中國傳統文化水墨畫為例,唐伯虎、文徵明等幾百年前的作品留存至今,仍被不少粉絲珍藏。而20世紀吳冠中、張大千等新一代中國畫家放洋留學,吸收西洋畫概念和技藝後,卻大膽地將其融入中國藝術。傳統水墨畫只用毛筆繪畫,但他們二人卻以西洋畫筆、顏料入畫,為中國藝術開拓了一條新路。在傳統與當代兩者之間取長補短、互補不足。

基督教會發展歷史源遠流長,詩歌作品不斷推陳出新,風格的差異性更大。傳統聖詩和流行詩歌無論用詞、結構、曲風、和聲,甚至所用的樂器都有很大分別。因此,教會傳道人和聖樂事工負責人選曲時往往感到苦惱——順得哥情失嫂意,左右做人難﹗撇除作品優劣的辯論,筆者反而對背後孕育出不同風格的背景及因素感興趣。

20世紀中的中國藝術家正面對中西不同文化的衝擊,以及傳統與現代風格的角力。吳冠中、張大千等畫家對變動中的大時代感到徬徨,企圖破革尋覓出路。近年,基督教界亦出現一些以往較少見,內容涉及政治、社會公義的流行詩歌作品,在社交媒體上,這些作品更不斷被點擊及廣傳。無論是繪畫藝術或詩歌創作,時代環境都是供應創作靈感的土壤。對身處苦難、被受逼迫的人來說,唱頌相關作品自然感受至深。連神學家莫特曼也曾說:「哪裡有苦難,哪裡就有基督。」不過,亦有人對這類作品不表認同。

最近中國藝壇出現了變化,傳統與當代作品放在同一專場中展售及拍賣。有人說疫情令策劃展售者的收入減少,這樣做可減省成本;亦有說因為資訊科技的發達,增加了令傳統和當代藝術愛好者接觸對方領域的機會,增加了相互的理解,產生了相互共融的曙光。但願教會音樂界都有同樣的氛圍,讓不同風格愛好者互相欣賞、彼此團契,在文化差異中展現基督裡的合一,聯同與歷世眾聖徒一同讚頌同一位上帝。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