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樂欣賞:深度和闊度

深度和闊度

很多人以為傳統聖詩和流行詩歌的分別,是前者歌詞篇幅較長,例如前者一般有三至五節不同的歌詞;通常會一氣呵成地唱或偶爾選唱部分節數。而流行詩歌一般給人的印象是歌詞篇幅較短,多會不斷重複地唱。如用這標準作定義是困難的,因為在傳統聖詩中,也有不少篇幅較短的作品。今次讓我們嘗試跳出框框,從另外兩個角度—深度和闊度去欣賞詩歌。

詩歌擁有較長篇幅的好處,是相對有空間和條件去陳述具闊度的內容。例如一首有關基督事件的作品,作者可利用五節歌詞,從不同的層次、巨細無遺地鋪陳基督的故事。而篇幅較短的作品,基於字數所限,內容會較單向或片面。故此一些篇幅短的作品經常被認為用字未夠精準或內容膚淺、不夠深入。事實上,用精簡的字詞述說神的長闊高深,實在不容易!

歌詞精簡、幅篇短的作品卻非常適合在禱告會中使用。會眾唱一至兩次已大致能背頌歌詞,有條件深入地、透過當中的內容思想上帝。如使用篇幅較長的傳統聖詩,一般會眾會「水過鴨背」,較難進深思考。但當然,若會眾對作品很熟識,則另作別論。

筆者想帶出的點子,是想鼓勵大家嘗試掌握不同類型作品的功能或牧養目的。相信提起泰澤詩歌,大家都不會覺得是很流行的東西吧?其特色是歌詞精簡、篇幅短,通常會被不斷重複頌唱,讓會眾進入神與人的深層對話中。以下是一首我很喜愛的詩歌,它簡單、易明又有深度,很想和大家分享。歌詞概念是來自約翰福音六章35節:耶穌對眾人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人,絕不飢餓;信我的人,永不乾渴。」

Jesus Christ, Bread of Life

Jesus Christ, Bread of Life,

Those who come to you will not hunger.                                 

Jesus Christ, Risen Lord,

Those who trust in you will not thirst.

《詩篇頌集》發布會 連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