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蘇菲亞教堂

世界遊蹤:建築藝術的經典 聖蘇菲亞教堂

在建築相關的書籍裡,幾乎每一本寫到拜占廷風格的建築時,都會提到位於伊斯坦堡的聖蘇菲亞教堂(Santa Sophia)。教堂至今已屹立了約1500年,不但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更被列為中古世紀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聖蘇菲亞」的希臘文是Hagia Sophia,可譯為「神的智慧」。這是查士丁尼大帝耗費大量金錢於公元532年興建的君士坦丁堡東正教大教堂,五年完工,建築師是希臘後裔的小亞細亞人,名為安提美斯和伊索多拉斯。

1453年當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聖蘇菲亞教堂也改為伊斯蘭教的清真寺,並在四周建起伊斯蘭教的尖塔,同時教堂內的壁畫和聖像也大遭破壞,直至1932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把聖蘇菲亞改成博物館,讓拜占庭馬賽克鑲嵌藝術得以重見天日。不過,在去年7月,土耳其政府宣布這棟建築將「恢復」為清真寺,供穆斯林聚禮使用。

聖蘇菲亞教堂值得欣賞的是它的建築藝術,因為這是拜占庭拱形風格的實例,舉世無雙。其特點是上部的中央圓頂與下部的方形建築渾然一體,先把教堂設計成十字架形,再以宏大的圓頂覆蓋,難度在於圓頂的週邊能與中央方場的空間吻合,辦法是用四個半圓拱弧將方場的四角柱子與圓頂的邊緣連接起來。

這座建築佔地5400平方米,長70米,三個中堂的柱廊形大廳,而中央圓頂的直徑達31.4米,其高度距離地面則是54米,遠遠望過去,這圓頂並無任何支撐,似是懸在半空。

教堂最精采的不僅是其宏偉的建築,更有馳名於世的馬賽克鑲嵌璧畫,這些璧畫描繪了耶穌、馬利亞、帝王和皇后等,細膩而華麗的風格,寫下東羅馬國時期輝燦爛的時代。

位於第二層帝王樓座,有一幅「祈恩圖」三聖像,下方放置了一幅經過電腦修復後之畫面。這是世上最美的拜占庭鑲嵌畫,也被廣泛認為是聖蘇菲亞教堂最具藝術性的一幅畫。畫上,耶穌基督位居中央,以祝福和平姿態出現,充滿人性的光輝。旁邊聖母馬利亞及施洗者聖約翰的面部輪廓只露出四分之三,他們都在祈求基督能在最後的審判憐憫人類。

於第二層南側有「女皇佐伊」,出自11世紀馬賽克鑲嵌畫,畫面上的基督肖像身穿深藍色長袍,位於中央端坐在金色背景的寶椅上,右手祝頌,左手拿著聖經,兩肩旁分別寫有「IC」及「XC」,意指「耶穌基督」。耶穌左右兩方「佐伊」女皇和他的第三任夫婿:君士坦丁九世。君士坦丁九世呈上錢包,象徵著他在教堂的奉獻;佐伊女皇手持卷軸,象徵著她所作出的奉獻。

同在第二層南側,有「聖母子和女皇伊林娜」鑲嵌畫。畫上的聖母馬利亞如同其他拜占庭藝一樣身穿深藍色長袍,她把兒童時的耶穌抱在膝上,耶穌以右手祝頌的同時左手執聖經。聖母右側為約翰二世,身穿鑲有寶石的禮服,呈上錢包,象徵著他在教堂的奉獻;聖母左側為女皇伊林娜,身穿禮服呈上卷軸,象徵著她所作出的奉獻。

另一幅「耶穌賜福」位在帝王專用之帝國大門(imperial gate)上,十字光環表明耶穌基督的身份,左手拿著一本打開的書籍,書卷上以希臘文寫著:「我願賜你和平,因為我是世界的光」。兩側圓圈內的人物,分別是聖母及握有權杖大天使加百利,躬身虔誠姿態跪在耶穌左腳前方的是東羅馬(拜占庭)皇帝理奧六世。

「聖母子」 與大天使,位在大圓頂東側小半圓頂拱壁面上的馬賽克鑲嵌畫,主祭台上方,一進大正廳就可看到。畫面上,聖母馬利亞坐在沒有椅背的寶座上,雙腳安放在台座上,兒童時期的耶穌坐在她的膝上。

 

文:三寶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