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筆下的詩篇23篇
《詩篇23系列》是筆者的油畫作品,靈感來自詩篇第23篇第一至第二節的經文;四幅作品分別呈現這兩節經文中的四句話:
1,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2,我必不至缺乏
3,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4,領我在安歇的水邊
詩篇23篇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經文,每個人對它的意境都有不同的體會。理解這段經文的內容與意義,其實非常簡單,我們可以從許多網上資料,甚至詢問AI就能獲得清晰的解釋;因此本文不再詳述神學背景。
這兩節經文蘊含上帝的供應、安慰與應許,激勵無數人心,是一幅極具畫面感與動態的圖像,也因此成為創作靈感的源頭。筆者筆下的畫面皆設定於大自然之中:羊群在青草地與溪水旁覓食、安歇,四個場景分別代表一天中的清晨、正午、午後與黃昏——象徵上帝的供應在一日之中持續不斷、時刻臨在。
在七月的公開展覽中,筆者於導賞時為了生動地描繪羊群的生活,幽默地比喻說這是「一日四餐」,包括早餐、午餐、下午茶和晚餐;此說法為觀眾帶來許多會心微笑與滿足感。
羊的獨特性
黃德光牧師曾指出:羊是一種警覺性極低的動物,面對敵人毫無自保能力;當陌生人接近時,他們往往只要看不見對方,便自以為安全。羊也十分愚笨與頑固,即使有牧羊人在側,也會迷失方向。他們膽小怕事,甚至只敢在平靜的水面上喝水,面對湍急的溪流毫無勇氣靠近。
黃牧師在《為什麼羊總是走迷? 》一書中寫道:大衛透過詩篇想表達的是,人類也和羊一樣,愚拙、固執。然而,這並不可怕,因為我們有一位牧者──上帝。當人悔改歸正後,生命的改變就成為上帝能力的見證,告訴世人:耶穌是我的好牧人,祂改變了我的生命。而我們一切的需要,耶和華也會按著我們的情況賜下,叫我們的生命可以榮耀這位牧者。
如果我們是畫中的羊…
大家有沒有想像過,如果自己就像畫中的一頭羊,四周圍繞著可口的青草與清澈的水源,吃飽後可以安然躺臥,醒來又有食物,不用為生存擔憂,這樣的生活,會令人滿意嗎?這種安舒的狀態,是不是完全沒有代價呢?就像現代城市人,即使生活所需一應俱全,也未必真的感到幸福與快樂。每天懶洋洋地過日子,真的就是人生的終極享受嗎?要怎樣才能獲得這種從內而外的平安與滿足?如果讀者正處於這樣的光景中,並且感受到上帝如此厚待你,那麼筆者為你感恩。也正因如此,詩篇23篇中的這幾句話,才會如此受人喜愛。
詩篇23篇的真意
我們知道詩篇23篇是詩人大衛的經典。那麼,我們是否也能進入祂的心境,真正享受經文所帶來的祝福與滿足呢?這正是許多信徒心中的迷惘之處。大多數人不像大衛有那樣的生命歷練,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人,很難體會「出生入死」的經歷。大衛曾被主人嫉妒追殺,也曾被親生兒子篡位追逐。詩篇23篇絕不是他空想出來的平安與安舒;那是他在歷經生死、戰亂、孤立、背叛之後,真實經驗出來的信心與盼望。據說這首詩是在他晚年所寫,更添深度與力量。
對我們而言,又如何能體驗這份平安呢?
中國有句諺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到了什麼年紀、什麼人生階段,才會深切體會「我必不至缺乏」這句話?富有的人是否真的能心靈滿足?擁有千萬家財,是否代表內心無憂?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兩餐溫飽不等於靈魂有歸宿,這是淺顯卻深刻的道理。唯有當我們與那位創造萬有的主連接,才能從祂那裡領受真正充足的供應,讓我們身心靈得著飽足。順服上帝的帶領,享受祂的供應,我們才真正能體會:「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藝術品介紹
藝術家:周文志
創作媒介:油畫
作品尺寸:50cm x 60cm
作品題目: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作品題目:我必不至缺乏
作品題目: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作品題目:領我在安歇的水邊
文:周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