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不討喜?

師心童心:忍耐不討喜?

近日看新聞,看到特首呼籲香港市民:即使市民已抗疫疲勞,仍要忍耐……

「忍耐」這個詞語,我們從小已接觸,也可說是一位老朋友。記得小時候,被蚊子叮得癢癢的,媽媽會跟我說:「忍一忍,過後便不癢了。」是的,原來只要「忍一忍」,痕癢便會過去了。

又記得生育的時候,痛得死去活來,醫生會跟我說:「忍一忍,全神貫注在生孩子上,不然你的孩子可能有生命危險……」於是,又再打起精神去「忍一忍」,果然,那份痛楚是會過去的。

原來「忍耐」雖是老朋友,卻是一位不討喜的老朋友。如今,這位老朋友卻成了每一位香港人的「戰友」了,如影隨形,天天相伴。

記得兩年多前,新冠病毒初臨香港,大家按政府指示,勤消毒、保持社交距離和口罩長戴,希望快快打勝仗,挨過疫關。兩年過去了,這場仗還在打,真是一場持久戰!確診數字創新高,直破五萬大關。這個五位數字,讓大家驚惶失措,亂了陣腳。不少人不幸染疫,以致社會上很多行業及服務機關都未能有效運作。在這樣艱難的時刻,我們只能跟那位「戰友」繼續肩並肩,挨日子過,心底裡盼著這場疫戰快點過去。然而彼此心裡也沒有底:究竟繼續忍耐至何時呢?忍耐是否有限期呢?

「忍耐」看似不討喜,還教人有點煩厭。何解?忍耐好像是伴隨著不樂意、委屈、痛苦、愁煩與憂慮,是需要默默承受,咬緊牙關挺過去。但「忍耐」的真面目真是如此嗎?

聖靈所結的九個果子之中,其中一個就是「忍耐」(加拉太書五章 22-23節)。如果要說基督徒應有這九種素質,那麼「忍耐」照理來說,不是壞傢伙才對! 其實,忍耐除了是一種試煉,當中更包含了愛、關懷和希望。我們在患難中,更能體驗到已擁有的東西是多麽珍貴和美好。我們在患難中,更懂得體察別人的需要,更明白向別人伸出援手的重要。我們在患難中,更能明白什麼是溫暖、幸福和歡笑。

《聖經》告訴我們「忍耐」不會是無底深潭般的苦難。哥林多前書十章13節:「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相信「忍耐」是提醒我們如何去過「苦」日子。我有一位患上癌症的教友,她不以患病為苦。她感恩能經歷這患難,即使做化療讓她肉體受煎熬,但她卻感恩神讓她有此寶貴的體驗。這讓她切實地體驗到自己很幸福,讓她深刻地感受到家人與朋友的愛,也讓她明白生活中一切得來的不易,讓她更能享受生命中的美好。

「忍耐」原來不是等於承受苦難,消極無奈。近日有幸得到曹綺雯女士餽贈的新書《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其中一篇名為<Why,How,Who>,提到經歷患難不是止於問Why,而是走遠一點去看看How,最後亦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尋找那一位主宰生命的Who。原來經歷患難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指引和路標,向我們指示出未來的康莊大道。

那麼,大家現在會否對這位「老朋友」和「戰友」有一點改觀呢?

 

文:陳敏芳作者簡介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