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心童心:心清意潔地行善

師心童心:心清意潔地行善

記得小女讀初小時,有一次被同學無故弄壞了一枝筆,那是一枝很有紀念價值和難以在本地購買的筆。她放學時雙眼通紅,坐車時已難過得淚如雨下。翌日放學回家,我看見女兒筆袋內的一把直尺缺了一角,問起原因。原來昨天弄壞了筆的那位同學忘了帶文具回校,小女主動借文具給她,但她歸還的直尺不知何故缺了一角。

我好奇地問女兒為何會借文具給她?難道不怕她再把文具弄壞?女兒說:「我沒有想太多,但她沒有帶文具,如無人願意借她,她便不能上課了。」我再追問她會不會後悔借文具給她?她說沒有,還反問:「難道不幫助她?你不是告訴我要幫助人?你不是說天父要我們幫助別人?」

這是純粹的良善,不存機心地去幫助別人。這雖是一樁小事,但背後的意義卻重大。她記得我說的話,更令我感動的是她記得天父的說話,並實踐出來。

人愈大就愈難心清意潔地行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馬書七章18節)。」簡單來說,無傷大雅地行善,人人樂意。然而,若有某人虧欠於你,當他有求於你時,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現實世界中,充滿險惡、詭詐、欺騙或計算,要我們單純而無私地去行善,可能會換來被騙或被傷害。

為了保護自己,我們在行善時可能變得諸多顧慮,但我們這樣做也是一種計算。聖經上「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是良善行為的佳模。「好撒瑪利亞人」遇上受傷的「敵對種族」,但他並沒有思考對方是否值得救,而是單純地看著別人受傷,便動了善心。他又做出善行,替傷者療傷,又扶傷者騎上牲口,把傷者送去店裡照顧。最後還留下銀子並囑咐店家照顧傷者。他沒要求傷者報答,甚至沒有想過付出會否有回報。他在救人的過程中,沒有想過救人會否為自己惹禍上身,或帶來危險。

天父要我們心清意潔地行善,就像「好撒瑪利亞人」一樣。心存憐憫,口說善言,心有善意,做出善行。在行善的過程,不需要特意在人前施行,不需要求回報。即使別人曾對我們使惡,我們也不能以此計算對方而不行善於他。我們如若因行善而遭受委屈,也不必愁眉不展,因為「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太福音六章4節)。」我們有天父這個大靠山,讓我們可以內心充滿盼望、愛和憐憫去慷慨行善,活出基督精神,結出良善的果子。這實在是天父給予我們的福氣和恩典!

 

文:陳敏芳作者簡介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