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漠中尋見甘泉
今年有多個強烈颱風襲港,吹倒了不少樹木,但同時也為水塘帶來可觀的儲水量。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我們每日的吸收、使用與排放,都與水息息相關。香港人是幸福的一群,不必擔心水源不足,也不必以高昂的代價換取潔淨的水。相較之下,在一些發展中國家,衛生條件欠佳,乾淨的水源便是維繫生命的泉源。
談起「水」,我想起一些聖經人物,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摩西。摩西曾用杖將河水變為血水,又能分開紅海;甚至在以色列人乾渴難耐時,以杖擊打磐石出水,使他們得以解渴。然而,以色列人所喝的並不是「活水」,那水只救了他們的肉身。這難道是摩西的能力不足嗎?非也。摩西的力量源自上帝,只是以色列人對上帝不夠敬虔,也不夠專一,因此他們在曠野漂流了四十年,方能進入應許之地。
另一位與水密切相關、而且更為重要的聖經人物,就是耶穌。祂在《約翰福音》第四章與第七章中都提及「活水」。耶穌告訴撒馬利亞婦人,祂所賜的水,能使人喝了就永遠不渴(約翰福音四章14節)。有什麼水能讓人喝了就不再渴呢?從生物或物理角度來看,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必須不斷吸收水分才能生存。然而,在聖父(上帝)與聖子(耶穌)面前,萬事皆有可能,且一切都有祂的旨意。
記得小時候,在一次福音營中,一位導師向我們介紹了一本書——《荒漠甘泉》。她告訴我們,這是一本由一位女傳道人在丈夫重病期間所撰寫的靈修書籍,是每日必讀的佳作,內容不艱澀卻極具深度,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書名《荒漠甘泉》本身就充滿屬靈寓意:人生中難免遇到苦難與試煉,就像在沙漠中缺水一樣,令人焦躁難熬、失去盼望。在荒漠之地,若沒有「活水」,人如何生存?惟有上帝,才是我們在困厄中的活水、在荒漠中的甘泉——祂拯救我們的生命與靈魂,成為我們生存的希望與勇氣。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仍須靠食物、水與金錢維生。作為基督徒,信主並不意味著可以什麼都不做,就能源源不絕地獲得一切供應。以色列人出埃及後,雖有天降的食物與磐石流出的水,卻因信心不足、心靈空虛,而鑄造金牛犢作為偶像敬拜。他們雖然蒙上帝眷顧,卻未曾得著真正的「活水」。反而是那位撒馬利亞婦人,雖未從耶穌手中取得實際的水,卻從祂那裡得著生命的活水,成為她靈魂的救贖。
讓我們一同謙卑地事主、信主、愛主,並在祂裡面得著那珍貴的「活水」!
文:陳敏芳(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