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話家常:懂得溝通的父親
最近在一個公開聚會中,有人問我:「為甚麼我小時候,父親要一人承擔八口的生活,每天日以繼夜的工作和應酬,總是很晚才歸家。回家後跟兒女交談亦不多,究竟我如何變成與小孩溝通的爸爸?」對此,我的回應也是真實答案:「因為認識基督信仰,從《聖經》裡學到天父怎樣愛我們,使我成為這樣子。」
我在幾年帶領親子聚會裡,感恩目睹越來越多男士參加,意味著他們不再被「男主外、女主內」影響,反而看重「養不教、父之過」,無疑是個好現象。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父親不僅是「養」,還需要「教」,換言之,親子教導的責任,絕不應該只放到母親的身上。
《聖經》說:「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拉基書》四章6節)經文明顯地提到家庭,特別是指兩代的關係。許多時候,兩代之間容易出現矛盾,不知道怎去面對?環顧今天,人們對權威觀念已經有所改變,加上人權無規範的高漲,對於前輩那套「吃鹽比吃米多」的理論,簡直是落伍,尤其科技發達的年代,年輕人的知識比上一代更豐富,例如一位十六歲的瑞典少女,為了保護環境卻可以跑到聯合國,甚至鼓勵全世界的學校星期五罷課,來喚醒大人環保意識。當然我不否定下一代的知識及能力,只是按《瑪拉基書》指兩代不能夠傾斜,雙方都要在上帝的面前謙卑,彼此要聆聽和欣賞,不要以為自己比對方強,互相貢獻自己的才幹,亦要尊重對方的能力,讓大家可互補不足,便不會出現「代溝」。
不過最困難的是由誰開始?《聖經》說:「父親的心轉向兒女。」既然如此,就從父親做起,並學習《雅各書》:「快快地聽、慢慢地說。」至於子女也要記得十誡中的第五誡:「當孝敬父母。」我相信主的祝福,必定臨到順服祂的人。
◇何志滌
(號角月報2019年11月【耳聽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