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學:接納人有嫉妒的情緒

接納人有嫉妒的情緒

探討「不嫉妒」這個課題,首先要學懂人是有情緒,接納人是會有嫉妒的。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講的愛是針對哥林多信徒而講的,在第十三章,保羅特別提醒哥林多信徒愛的重要性及對愛作出定義,顯而易見這是因為哥林多信徒之間缺乏愛。所以要分別清楚「愛是不嫉妒」是保羅針對哥林多信徒,並不是對所有信徒說的。

上帝創造人,具有上帝的形象,祂賦予人有情緒「喜怒哀驚」,正如電影《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當中也對情緒有很好的討論。

情緒由上帝所賦予,而上帝也是一個擁有情緒的上帝,聖經作者描述的上帝,是一位會忌邪、會嫉妒的神,當以色列人出埃及時,重覆又重覆地轉拜偶像,聖經作者寫道「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出埃及記二十章4-5節)。

「忌邪的神」在英文聖經KJV和NIV都譯作「妒忌的神JEALOUS GOD」。當面對所愛的人相信並愛慕其他對象時,出現妒忌,甚至是憤怒的情緒是人之常情。

其實要做到不嫉妒,首要必須接納人是可以嫉妒的。上帝創造的人類與其他生物最不同的地方,是擁有情感和情緒,人的生命歷程中會經歷七情六慾、喜怒哀驚、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產生不同的情緒。情緒是當我們遇到不同事情時,產生的感受、想法和行動。每種情緒都有其價值,最重要是認識情緒,學習與情緒共處,覺察、表達、調適情緒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我都很喜歡進行情緒教育,曾閱讀一本由香港青年協會出版的《情緒字典》,書中介紹了50種常見情緒及整理方法,描述具體及實用,值得大家參考。

書中將妒忌分類在「我要爆啦!」憤怒情緒的類別下,在面對競爭者的出現,或是所愛的人相信或愛慕其他對象時,出現妒忌及憤怒,實在十分正常。書中如此描述憤怒-「對人或事情極度不滿,生出一種對抗或反擊的慾望,而且不悅及激動程度較生氣更強烈。」「當個人權利和界線被侵犯時,本能發出是時候奮起反抗,維護自身權益的訊號,這就是憤怒。」

近年來更多人關注身心靈健康,我們經常緊張自己身體是否健康?有沒有什麼病痛?每年必會做身體檢查。心靈健康同樣重要,檢查自己心靈是否健康,可以從情緒開始,學懂覺察情緒、表達情緒,更能有智慧及理性去面對生活中出現的不同挑戰。

 

文、圖:陳燕明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