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是誰?

輔心看:最愛是誰?

慧敏(化名)與男友志超(化名)拍拖兩年,志超向慧敏求婚,她深受感動,卻遲遲不肯答應,原來她背著他愛上公司一位男同事文林(化名)。

縱使志超知道慧敏出軌,卻選擇原諒她,願意等候她,給她空間處理與第三者的關係。慧敏深感歉疚,卻未有回心轉意,反而逃避志超,與文林保持連繫,令志超感到失望和沮喪。慧敏雖承認自己的缺失,但卻陷入兩難。她一方面不想失去體貼的現任男友,另一方面又感到與他關係疏離,缺乏火花,認為與第三者才有戀愛感覺。

要在二人之間作出選擇,令慧敏感到極度矛盾和煩擾。她一直猶豫不決,皆因兩位男士分別滿足她的不同需要。在慧敏眼中,志超成熟踏實,忠誠可靠;可是他為人內向,二人缺乏深度交流,她亦不甘相處平淡似水。至於文林,她認為他願意主動分享,較易溝通,兩人有較多共同嗜好;可是他情緒容易激動暴躁,令她擔心將來的關係發展,為此感到不安和疑惑。

根據Robert Sternberg所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志超滿足了她對「承諾」的需要,而文林則滿足了她對「激情」和「親密」的需要。外遇者通過不同對象滿足自己的內心需要,在三角關係中屬普遍現象。

逃避是慧敏面對壓力時的應對策略。當她與志超溝通出現問題便選擇逃避,並無處理核心問題之餘,又把情感需要投射到文林身上。家人反對她與文林交往,令她倍感壓力,情緒極受困擾,甚至不想回家,逃避面對家人。她不忍心親手割捨與現任的關係,害怕失去一段安穩關係,因此一直拖延選擇,避開志超。

「我害怕選錯,深怕將來後悔。」慧敏言談間充滿掙扎。

慧敏既想要安全感,對穩重的志超不願放手;但又想要浪漫激情,怕錯過能讓她重拾戀愛感覺的文林。她的內心交戰不斷,究竟她最愛是誰?

暫時不作選擇,固然也是選項之一。但一直拖延,只會令三方所付出的代價越來越高,甚至連慧敏的家人也牽涉其中。慧敏的恐懼背後,藏著的其實是一顆怯懦的心,不敢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負起責任,面對問題。輔導過程的目的絕非要引導她選擇任何一方或促使她選擇,而是讓她了解自己的愛情觀和真正需要,面對個人成長課題:學懂為自己生命和關係負責。無論慧敏選擇哪位男士,也需要學習與另一半共同處理關係上的種種問題,學習如何愛和付出,而非採取鴕鳥政策。

「其實並沒有所謂『對』的選擇,或許你要做的是,作出能反映自身價值觀和真正需要的選擇。」這句話對慧敏猶如當頭棒喝。

試問天下間哪有完美的情人?無人能完完全全滿足另一半所有期望和需要,二人關係總有不協調的地方。不協調本身並非問題,如何應對才是關鍵,即彼此如何透過溝通處理深層次矛盾。慧敏或需學習鼓起勇氣,跨越恐懼,正視問題,並且好好調整戀愛心態,否則,不管最後她情歸何處,內心仍會覺得不被滿足。

完全的愛包含「激情」、「親密」和「承諾」,要達致完全的愛,絕非單方責任,需要情侶共同創造。

愛情中沒有完美,但卻可以完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