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撒勒

聖地綜覽2:拿撒勒

(以賽亞書11:1)「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這雙關語「枝子」希伯來文(Nezer)就是預言「拿撒勒」(Nazareth)將會是彌賽亞成長之地。

耶穌經常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因為當時「耶穌」這個希臘文名字是一個很普遍的名字,「耶穌」其實就是希伯來文的「約書亞」,當時隨街都有很多人叫做「耶穌」的,所以保羅常稱呼祂做「耶穌基督」或「基督耶穌」,以資識別。有時我們也會稱祂為「主--耶穌」(The Lord Jesus)是要說明是那位我的主宰--耶穌,因為主耶穌在拿撒勒長大、是祂的故鄉,所以福音書就稱祂為「拿撒勒人耶穌」或「約瑟的兒子耶穌」。

拿撒勒也是主耶穌體現「道成肉身」的地方,神的兒子成為了人的肉身。在拿撒勒,主耶穌從聖靈感孕,無人的原罪,祂是百份百的神、也是百份百的人!

拿撒勒城建於羅馬帝國時代,是北部加利利省的一個「山城」--因為「城造在山上」! 雖然上落辛苦些,但每間屋的景觀都會好些。拿撒勒在耶穌時代, 它只是一個五百人的小鎮,由於是山城, 不利通商運輸, 故較為落後。因著地處偏遠,拿撒勒是當時猶太人所輕視之地。正如廣東省的「清遠」,我們常稱它為「清貧、偏遠」的城市。

拿撒勒是一個不見經傳的小鎮,無出過什麼名人,舊約也沒有提過這地方,如果不是耶穌在此長大,拿撒勒真是藉藉無名的! 難怪當門徒腓力介紹這位「拿撒勒人耶穌」給拿但業的時候,拿但業不禁衝口而出的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約1:46)。

今日拿撒勒被稱為「以色列中的阿拉伯首都」,因為在8萬居民之中有70%是阿拉伯人,也有基督徒在此聚居。拿撒勒分上城、下城, 天使報喜堂是在下城的。下城以阿拉伯人居多, 一半是穆斯林、一半是阿拉伯基督徒, 雙方都能和平共處的, 這裡的聖誕節氣氛也很濃厚的。

天使報喜堂

拿撒勒上城較多猶太人居住, 他們多數是早期來自蘇聯或非洲回歸的猶太人, 因為這裡的生活水平較低, 而且這裡的基督徒較多, 可以食到豬肉! 但上城的猶太人不喜歡「Nezer」這名稱, 因有「救恩枝子」的意思, 便把上城改名為「加利利景色」(因可俯覽整個加利利的景色)!

當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約19:19):「彼拉多又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其實「拿撒勒人耶穌」這稱呼是有貶義的,等於說耶穌是出自窮鄉僻壤的鄉下仔! 彼拉多的用意就是說:「這個鄉下仔--拿撒勒人耶穌就是自稱為你們猶太人的王!」

所謂「本地薑唔辣」!因為拿撒勒的同鄉曾經對耶穌有非份之想,要他表演神蹟和作王,但耶穌拒絕了,於是他們就怒羞成怒,想把耶穌推落山崖!在群情洶湧、充滿怒氣之際,耶穌行了一個鮮為人知的隱身神蹟,這是我們講道/查經時極少提到的,聖經只是用12個字在(路4:30)輕描淡寫說:「祂卻從他們中間直行,過去了!」

今日在拿撒勒都有一個景點叫「跳崖山」,就是記念這件事的。跳崖山或叫斷崖山, 可以遠眺耶斯列平原、他泊山、拿因城和迦密山脈等。

反省: 昔日主耶穌願意紓尊降貴,來到一個微不足道的拿撒勒城,度過祂的青少年,亦在此傳揚天國的道理。

今日如果我們教會有很多人都成為了「中產人士」,我們能否都紓尊降貴,在基層的社區中見證主愛?

文:曾維州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