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情:疫苗之父巴斯德 – 悲痛變祝福

疫苗之父巴斯德 - 悲痛變祝福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這個名字,常與顯微鏡、疫苗與滅菌法連結。他是現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然而,他的一生飽受悲痛的錘鍊。

三孩夭折打擊沈重

他有五名子女(四女一男),原本幸福溫馨,可是,命運的大棒一次又一次重重擊打他。長女9歲死於傷寒;幼女2歲死於不明發熱性疾病;第三名女兒12歲時亦死於傷寒。

從晶體到病菌

1847年,巴斯德在巴黎取得物理與化學博士學位。子女早夭的衝擊,加上當時法國正面對酒變酸、蠶病、牛隻炭疽病等經濟性疾病,以及霍亂、狂犬等傳染病問題,這兩大因素激發起巴斯德的研究從化學轉向微生物學,最終奠定了免疫學的基礎。

滅菌法誕生

巴斯德發現酒與牛奶變質是由微生物引起,否定「自然生成說」(Spontaneous Generation)。他將液體如牛奶或葡萄酒加熱至約60–70°C,殺死有害細菌,再冷卻儲存,成功延長保質期。他的發明被稱為「巴氏滅菌法」(Pasteurization)。

病菌致病說奠基

巴斯德在研究釀酒、釀醋的發酵現象時,從顯微鏡中發現發酵是由特定微生物引起的,並且能被抑制或控制。這一步奠定了「病菌致病說」(Germ Theory)的基礎。

偶然發現,靈光乍現

1879年,巴斯德在研究雞霍亂菌時,有一次助手不小心用放置已久的舊菌株去感染雞,結果雞沒有死,只是輕微生病,之後這些雞再感染新鮮的毒性細菌時完全不再發病。巴斯德意識到:病原體經過長時間培養會「減毒」,而減毒病原可以讓生物獲得免疫力。這是他第一次用減毒法得到疫苗的靈感。

轟動的羊群疫苗實驗

19世紀炭疽病(Anthrax)是一種極具致命的牲畜傳染病。當巴斯德宣稱他研發出炭疽病的預防疫苗時,人們充滿懷疑。為了證明疫苗的有效性,1881年5月巴斯德安排一場公開實驗:選用50隻羊分成兩組,實驗組25隻:接種巴斯德研發的炭疽疫苗;對照組25隻:未接種任何疫苗。四週後,兩組羊都被注射活炭疽病菌。結果震驚全場,對照組幾乎全部死亡,實驗組接種疫苗的羊全部存活。農民、獸醫、記者與政府官員均親眼見證這「羊群疫苗實驗」,信心大增。自此,加速了疫苗的發展,並影響後來狂犬病等疫苗的研發。

科學與信仰的融合

巴斯德深信:「疾病不是天意,而是可以被理解、預防與控制的。」他相信上帝的創造與秩序,而醫治與保護人類健康是對上帝創造的回應。

寶貴的遺產與見證

巴斯德的疫苗法開啟了「預防醫學」的新紀元,奠定現代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的基礎。巴斯德不僅是一位科學家,更是一位醫學及信仰實踐家,他的研究直接挽救了無數生命,並且實踐了「愛神愛人」的基督信仰精神。巴斯德晚年臨終對身旁的神父說:「我信仰的安慰勝過世上一切榮耀」。1895年9月28日巴斯德安然離世,享年73歲 。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