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消融:從草間彌生到老莊美學的哲思
沿山路上行,一路風爽氣清。來到一處山坡,瞥見鈴樣紅花的毛地黃高掛,風來搖曳,令人心花怒放。上到水庫,步入羊腸小徑,坡上零星白羊低頭吃草,遠山鳥兒樹巔啁啾。我已融入眼前景色,見花我是花,見羊我是羊,彷彿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忽地一陣山風颳來,回過神來想起草間彌生一句話:「忘記自己,就會成為大自然的一部份。」當下我完全領會了她的說話,享受著物我不隔,融入大自然的樂趣。
圓點(Polka Dots)
日本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創作的《圓點》(Polka Dots),是她最具標誌性的視覺語言,幾乎貫穿她所有媒材:繪畫、雕塑、裝置藝術、服裝、甚至建築外觀。她的圓點,經典是黑點配黃、紅、白底,有大有小,有完整的、有變形的,重複、密集排列,滿佈在平面或立體物件上,構成視覺節奏與迷幻感。草間彌生曾說:「圓點是太陽與月亮,是細胞與星球,是我心中的幻覺。」、「圓點重複覆蓋一切,使主體邊界模糊,象徵『我』的消融與融入大自然。」、「我將自己溶入無限中。」草間彌生用無數的圓點覆蓋自己,忘記自己,成為大自然的一部份,內心萌生無名的喜悅。
南瓜(Pumpkins)
草間彌生從小就對南瓜怪異而樸實的外形深深着迷,也因戰後日本物資匱乏,南瓜成為取代米食的重要糧食,南瓜就一直給她帶來極大的安全感和喜悅。因此南瓜成為她創作的重要主題之一。她創作的《南瓜》(Pumpkins),無論是油畫、雕塑、鏡像裝置等,都是豐滿圓潤、有節奏感的瓜身曲線,有時略為變形不對稱,全身覆滿規則或不規則的黑色圓點,排列成網狀,最經典為黃色底加黑圓點,也有紅色、綠色、白色等。
無限鏡屋(Infinity Mirror Rooms)
走進草間彌生的《無限鏡屋》(Infinity Mirror Rooms),鏡子與燈光創造無盡延伸空間,閃爍的五彩,有如闖進星空,墮入銀河,分不清楚虛幻與真實,領人沉浸在冥想的狀態中。
草間彌生自幼受到幻覺困擾,促使她發展出「自我消融」的藝術風格。她說過:「忘記自己,就會成為大自然的一部份。」這與老莊的齊物論、與萬化冥合,有異曲同工之妙。
老莊《齊物論》
老子《道德經》的經典名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心思想就是人應順應自然法則,不強行控制,無為而無我。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是莊子在《齊物論》的中心思想。「齊物」就是視萬物平等,無分彼此,破除對立,與萬化冥合即是與萬物深層次地融為一體,達致真正的自由與逍遙的精神境界。「莊周夢蝶」寓言莊子在夢中變成蝴蝶,遨遊花間,以致不知莊子之夢為蝴蝶,抑或蝴蝶之夢為莊子。人蝶一體,人與萬物融合,化入自然,物我兩忘,逍遙自在。《聖經》中使徒保羅透露「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加拉太書二章20節)。強調個人放下自我,歸向更高的主宰,因而心感滿足喜樂。
草間彌生體現老莊的自我消融
可以說:草間彌生用藝術體現了老莊哲學中的「自我消融」哲學。「自我消融」並非喪失自我,而是從「我」的中心位置退讓,即放下對自我、慾望、控制、執著,進入一種與他人、自然、宇宙、神合一的狀態。是超越小我,進入大我的過程。「自我消融」並非喪失自我,而是通過忘我而找到更深的自己。
自我消融的益處
「自我消融」對自己益處甚多:放下執著,內在更自由。進入「心流」(Flow),全神貫注投入活動時,產生欣喜若狂的滿足感與創造力。療癒傷痛,釋放壓力與焦慮。與自然、宇宙產生連結,超越孤獨感。
「自我消融」對他人與人際關係的益處也不淺:增加共情,更能體會他人的處境與感受,關係變得融洽。自我謙遜創造無壓力的相處氛圍。放下保護色,促進真實而深層的連結。
自我消融才是最真最自由
「忘記自己,就會成為大自然的一部份。」這不只是草間彌生的藝術宣言,更是老莊哲學思想和蛻變老我跟隨基督的當代表現。自我消融,不是失去,而是一種更深的找回——找回我們與天地同在的本真。那個不再執著於「我」的自己,才是最真實、最自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