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出嫁 為父卻憂心
一位敬虔的父親,看著女兒出嫁,心情複雜。
女兒在外國讀書和生活,最後嫁了給外國人也是可預期的事。女婿一家都很有禮貌,有教養又善良,對女兒也很好。然而,父親心裡仍有擔憂,因為他知道女兒已經很久沒有上教會了。當他分享心情時,聽得出來,他怕女兒離神愈來愈遠。
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仍有點管轄權,可以帶著他們去崇拜、上主日學,相對容易。但當孩子漸長,特別是他們不在身邊,即使親子關係再好,父母的影響力也會逐漸減退,這是普遍的現象。
信仰的道路,終究是要自己走的,縱然是至親的父母或配偶,也不能代替。然而,我仍然堅信聖經的應許:「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翰福音六章40節)
無論孩子是曾經決志,還是已經受洗,我相信信仰的種子已經在他生命裡。他仍然是屬於耶穌的人。當然,信耶穌也有不同的層次。
我的牧師曾教導,信徒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 信徒 —「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神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 (羅馬書十章9節)
- 基督徒 —活出基督樣式:「……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以弗所書四章1節)
- 門徒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馬太福音二十八章20節)
- 聖徒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拉太書二章20節)
門徒活在世上,除了跟隨耶穌,接受裝備,遵守主道外,還要把基督的大使命持續傳遞下去:「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摩太後書二章2節)
我深信,凡信耶穌的人,將來都會在天家再相見;但最終所得的獎賞卻會有所不同。因為我們追求的,從來不只是「得救」,而是要成為真門徒,做那凡事「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的得勝者。
文:杜婉霞(作者簡介,goodlov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