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書的信心之旅
《阿摩司書》是一卷充滿張力與激情的先知書。先知阿摩司的名字在希伯來文中意為「負重的」或「負荷的人」,似乎預示他肩負的沉重使命──在繁榮的年代,傳講審判與悔改的信息。阿摩司出身於南國猶大提哥亞,是一位牧羊人與修理桑樹的人(摩七章14節),卻被神呼召前往北國以色列,宣講即將臨到的審判。
阿摩司的事奉時期,大約在公元前760至750年,正值北國耶羅波安二世統治的黃金時代。當時的以色列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社會上層過著奢華的生活,卻充斥著貪婪、不義與偶像崇拜。司法制度腐敗,貧窮人被壓迫,誠信淪喪。在這樣的背景下,阿摩司挺身而出,成為神對社會不公與宗教虛偽的審判之聲。
《阿摩司書》的前六章以八個審判神諭為開端(一至二章),從外邦列國到以色列,揭露人類普遍的罪惡。阿摩司指出,以色列雖享有神的揀選,卻因壓迫窮人、歪曲公義而要受更嚴厲的責備(二章6至8節)。阿摩司宣告:「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摩五章24節)這是整卷書最具代表性的金句,也是對每一代信徒的呼喚。神看重的,不是浮面的敬拜,而是生活中實踐的公義與仁愛。
《阿摩司書》後半部分(七至九章)記載了五個異象:蝗災、火災、鉛垂線、夏天的果實,以及主站在祭壇旁執行審判的異象。這些畫面象徵著神的審判迫在眉睫。阿摩司在異象中為以色列代求(七章2至6節),顯出他對百姓深切的愛與憐憫。然而,神最終指出:「我必不再寬恕他們。」(摩七章8節)神的忍耐不是縱容,祂的公義不會永遠沉默。
然而,先知書並非以絕望作結。《阿摩司書》最後(九章11至15節)描繪了一個更新的異象──「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摩九章11節)這段經文宣告,在神的審判之後,仍有恢復與重建。
阿摩司的信息跨越時代。首先提醒我們,物質繁榮不代表屬靈的健康。現代社會的富足若是建築在不公與自私之上,神的審判仍會臨近。其次,阿摩司展現了一位信仰者的勇氣──他敢於向權勢說真話,面對祭司亞瑪謝的逼迫仍不退縮(七章10至15節)。更重要的是,《阿摩司書》呼喚我們以敬畏之心回應神的標準。信仰不是逃避現實的安慰,而是肩負對現實世界的責任。真正的信心,是願意被神的真理測量,被祂的公義更新。
文:蔡錦圖(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