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歌的信心之旅
《雅歌》的希伯來文名稱是שִׁיר הַשִּׁירִים(Shir HaShirim),意為「歌中之歌」,而其希臘文名稱Ἄσμα Ἀσμάτων(Asma Asmaton)則是希伯來名稱的希臘化形式。英語名稱則有時加上所羅門的名字,如《Song of Solomon》,反映傳統認為本書是所羅門所作。然而,書中並無明確記錄其作者,且未提供歷史背景,因此作者與寫作日期無法確定。
《雅歌》以詩歌形式描繪戀人間的深厚感情,頌揚愛情與婚姻的美好。本書可能是在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統治時期撰寫,充滿豐富的比喻和意象,採用對話方式展現男女間的愛情。全書共八章,可細分為五至八首詩歌,具體劃分方式視學者觀點而定。書中主要描述「良人」與「書拉密女」之間的愛情,藉此讚美婚姻與夫妻之愛。這部詩歌集在聖經中極為獨特,因其未明確提及神的名字,唯一可能的例外出現在《雅歌》八章6節,其中「猛烈的火焰」可被翻譯為「耶和華的火焰」,但這仍存有不同解釋。
由於其獨特性,對《雅歌》的詮釋長久以來充滿爭議。其核心問題在於,是否僅限於兩性愛情的表達,或具有更深的寓意。對於《雅歌》,早期教會採取寓意解經法,中世紀傾向以靈性角度詮釋,認為其描繪個人靈性與神的結合。到了16世紀宗教改革以後,學者開始回歸文本本身,根據體裁與結構重新解釋《雅歌》。現代對古代近東文學的研究,使讀者能更清楚理解其戲劇、抒情與詩歌元素。本書主要由六首詩歌組成,從求愛(一章1節至三章5節)、婚禮(三章6節至五章1節)、婚姻生活(五章2節至八章4節),到最終探討愛情的本質(八章5至14節)。這些層次展現出愛情的發展,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情感歷程。
除了詩歌特質,《雅歌》亦具戲劇元素,透過良人與書拉密女的對話,展現愛情的不同面向。這種表達方式在先知書中亦有類似用法,例如《何西阿書》以夫妻關係象徵神與以色列的聯繫。同樣地,《雅歌》也可被理解為以男女之愛象徵神對人的心意。新約聖經中,保羅亦以婚姻隱喻基督與教會的關係(如林後十一章2節;弗五章24節,32節;啟十九章7節, 二十二章17節)。
《雅歌》既可作為愛情詩歌,也可寓指神與人之間的愛。其充滿詩意的語言與象徵手法,使其成為聖經中獨特的作品,無論是從人際關係或信仰角度來看,都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文:蔡錦圖(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