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傳歐華:以賽亞書的信心之旅

以賽亞書的信心之旅

《以賽亞書》的希伯來文名稱是“יְשַׁעְיָהוּ”(Yeshayahu),意為「神是救主」或「耶和華救贖」。本書傳統上被認為是先知以賽亞在公元前8世紀晚期於南國猶大所著,經歷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及希西家等王朝。當時猶大正處於亞述、巴比倫和波斯等強權的威脅之下,政治動盪不安。猶太傳統認為,以賽亞在瑪拿西王統治時期殉道。

《以賽亞書》全書六十六章,內容廣泛,可大致分為兩部份。前三十九章記錄先知的信息,包含對猶大及列國的審判預言,同時也傳遞盼望的訊息,強調悔改與神的拯救。這部份歷史背景清晰,描述亞述的侵略及猶大的國運衰敗。以賽亞警告猶大,若不歸向神,終將面對流亡的命運。

《以賽亞書》的後半部份(四十至六十六章)風格不同,主要以詩歌形式呈現,帶有安慰和救贖的信息,特別是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四十至五十五章描述以色列的被擄與釋放,並預言巴比倫的敗亡及波斯王居魯士的興起,成為神拯救百姓的工具。五十六至六十六章則展望神的國度,強調公義、聖潔,並預言彌賽亞的來臨將帶來萬國歸向神的時代。

《以賽亞書》的歷史背景清楚記錄猶大的存亡關鍵時刻,如公元前740年烏西雅王去世(以賽亞書六章)、公元前735年猶大王亞哈斯王面對敘利亞(亞蘭)-以色列聯軍(以賽亞書七章)、公元前722年亞述滅北國以色列,以及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魯士攻陷巴比倫,開啟猶大百姓回歸耶路撒冷的道路。這些歷史事件展現出神對祂子民的審判與憐憫。

面對時代動盪,先知提醒猶大人信仰上的自省。他們在面臨社會危機時,有些奔走呼救,有些沉迷世俗,卻未真正回轉歸向神。以賽亞宣告,惟有依靠神才能在危機中得見前路:「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以賽亞書三十章21節)

本書不僅涉及猶大的歷史,也記錄世界大國的興衰,從亞述到巴比倫、再到波斯,顯示神在歷史中的掌權。同時,以賽亞強調彌賽亞的盼望,這位「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以賽亞書十一章1節)不僅是君王(以賽亞書九章6-7節),也是受苦的僕人(以賽亞書五十三章),最終將帶來真正的救贖。這些預言後來在耶穌基督身上應驗,使《以賽亞書》成為舊約中最具基督論意涵的書卷。

《以賽亞書》描述神對祂子民的審判與憐憫,並預言彌賽亞的來臨帶來世界的救贖。在面對歷史的變遷與苦難時,惟有信靠神才能在困境中得著真正的指引與盼望。

 

文:蔡錦圖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