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傳歐華:歷代志下的信心之旅

歷代志上的信心之旅

《歷代志》下記述了從所羅門王統治到猶大國被巴比倫征服的歷史。這卷書不僅是一部歷史記錄,更蘊含了豐富的神學教訓和屬靈啟示。從所羅門的王國(歷代志下一至九章)開始,聖經已經表明,國位的鞏固在於跟隨神的心意。

《歷代志》下首先提供了所羅門建造聖殿的詳細記錄(歷代志下二至七章),強調了敬拜的重要性。當聖殿落成時,神的榮耀充滿了殿,並且神與所羅門立約(歷代志下七章12-22節),重申如果以色列民順服祂,他們將蒙福,反之則受咒詛。

神對所羅門的讚賞,在於所羅門沒有求財富、長壽或敵人的生命,而是求智慧治理百姓。《歷代志》下七章14節是整卷書的金句:「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這是恢復與復興的必然之路,不僅是對昔日而言,對今天也是一樣。

可是,以色列人忘記了神的吩咐。接著下來的王國分裂(歷代志下十章),以及隨後南國猶大的20位君主,都是顯明了信靠神是復興的關鍵,背棄神是失敗的原因。猶大王國的君主有好有壞,但聖經無意用一種忠奸分明的定論來敘述他們的事蹟。《歷代志》的觀點是,儘管優秀的君王,仍然有許多瑕疵(例如烏西雅或希西家);儘管壞透的昏君,仍然有一絲善良,只要願意悔改,神也會與他同在(例如瑪拿西)。人不是樣板角色,而是有善有惡,時刻需要神的引導。

《歷代志》下的結尾記述了猶大被巴比倫征服和百姓被擄的事件(歷代志下三十六章)。然而,這一悲劇性的結局卻同時帶著希望,因為神應許的成就並未終止。事實上,本書正是寫給那些已經亡國而當時被擄的猶太人,他們要曉得該當如何,才能獲得神的赦免和眷佑。猶太人要從歷史事件中,確定昔日引導他們列祖走過曠野的神,今天仍會在波濤起伏中帶領他們。惟有神才是這個民族的真正君王,祂是在一切當權者之上。神的子民不要再像昔日陷於罪中,而是要敬畏神、順服祂的律法。縱然如今是在困境之中,但神是信實的,祂的應許必定成就。我們應當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教訓,以榮耀神並蒙受祂的祝福。

 

文:蔡錦圖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